沈青雲倒是並不意味,連點點頭答應下來。
於是,他跟在李躍進身後穿過走廊,朝著省長辦公室走去。
牆上的省情地圖示註著各地市的經濟發展資料,濱州市的位置用紅筆標了個五角星。
“去年你剛到濱州時,這兒的增速在全省倒數第三。”
李躍進忽然開口,聲音裡帶著笑意:“現在已經衝到第三了,不容易。”
“是班子團結,加上省裡給的政策好。”
沈青雲保持著半步距離,這話不是客套。
濱州能爭取到新舊動能轉換試點,確實是李躍進在省委常委會上力排眾議的結果。
省長辦公室的書櫃佔了整面牆,最下層擺著個褪色的搪瓷缸,印著“勞動模範”四個字。“這是我在縣農機站當技術員時得的。”
李躍進指著搪瓷缸,給沈青雲泡上茶,笑著說道:“那時候就覺得,把拖拉機修好,讓老百姓多打糧,比啥都強。”
沈青雲捧著茶杯,茶霧模糊了眼鏡片:“您說得對,基層工作就得實打實。”
“你在濱州搞的陽光拆遷,我聽說了。”
李躍進坐在對面的藤椅上,身體微微前傾,開口說道:“補償款公示到每一戶,紀委全程盯著,這個做法可以在全省推廣。”
他話鋒一轉,意味深長的說道:“林向陽的位置空著,不少人盯著。青山書記跟你提過?”
沈青雲的心跳頓時漏了一拍,指尖在茶杯沿劃了個圈:“顧書記問過我對省政府工作的看法,我當時說,濱州的事還沒幹完,實在分不出精力。”
他抬眼看向李躍進,目光坦誠:“香房區的補償款清退還差三成,明遠小學剛打地基,還有六個信訪積案沒化解……這些事不落地,我不放心。”
聽到沈青雲的話,李躍進笑了起來,端起茶杯抿了口:“我就欣賞你這點,當年我在縣委當書記,有人勸我去省裡當副廳長,我說等修完那座灌溉渠再說,結果一干就是五年。”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輕輕敲擊,緩緩說道:“官場就像種莊稼,春播秋收不能急。你現在把濱州的根扎深了,將來不管到哪,腰桿都硬。”
很顯然。
對於沈青雲的這個態度,他是非常滿意的。
作為省長,他並不希望有一個很強勢的常務副省長跟自己搭班子。
尤其是沈青雲這種背景深厚,能力強悍而且還非常年輕的人。
說句不好聽的,李躍進很清楚,真要是自己和沈青雲在省政府鬥起來,得利的絕對是別人。
“謝謝省長理解。”
沈青雲鬆了口氣,他知道這番話不僅是表態,更是一種默契。
李躍進顯然清楚他的選擇,也認可這種選擇。
“濱州的工作有什麼難處,儘管開口。”
李躍進拉開抽屜,拿出份檔案,對沈青雲說道:“這是明年的重點專案清單,你看看有沒有適合濱州的。特別是那個冷鏈物流園,要是能落地,你們的產品就能賣到全國各地。”
沈青雲接過檔案時,指尖觸到紙張邊緣的褶皺,顯然是被反覆翻閱過的。
“我們正打算在沾化區建種植基地,要是能配套冷鏈,就能解決保鮮難題。”
他笑著對李躍進說道。
“我讓發改委跟你們對接。”
李躍站起身,牆上的掛鐘正好敲響十二點:“中午在食堂吃碗麵?他們的茄子滷做得不錯。”
“下次吧,下午要跟劉彥昌市長碰經濟工作。”
沈青雲起身告辭,走到門口的時候卻被李躍進叫住。
“青雲同志。”
李躍進的聲音溫和卻有分量:“機會不是等來的,是幹出來的。濱州的事幹漂亮了,比任何表態都管用。”
沈青雲微微一愣神,隨即笑著點點頭,轉身離開了李躍進的辦公室。
返回濱州的路上,沈青雲把李躍進給的專案清單翻了三遍。
車子透過鬆花江大橋的時候,他給市長劉彥昌打了個電話:“下午兩點到我辦公室,聊聊明年的經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