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大漢:從抱緊女皇開始

第21章 遨遊學海,一天時光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傳道受業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

古代的先賢聖人尚且要跟從老師,更何況他。

雖說劉隆的思維並非乳臭未乾的毛小子,但他不認為自己能憑藉零星的記憶去改變一切,當然也需要良師去了解當下的東漢。

劉隆,是謙遜的,毫無半分自大。

帶著這種想法,他的學習很是認真。

從入學的那天起,劉隆每日都是辰時準點準時到達承光殿,儼然在張禹眼中成為了一名聖君之像。

看著趴在木桌上認真讀著《倉頡》其上的文字,張禹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陛下雖說尚幼,但這心性卻是比大多年長的孩童還要穩重,並未有半點孩子氣的毛躁。”

這一切,張禹都看在眼裡,內心不禁暗自佩服。

時間一晃就過去了五天。

這期間,劉隆對於發音以及隸書的書寫規則都瞭解的差不多了,大多的文字他也大概能猜出個大概的意思。

《倉頡》篇原本是秦小篆,但由於作為啟蒙的字型太過難以入門,因此在兩漢時期被重新編纂,用隸書記錄。

這一點,讓劉隆學習起來也不是那麼困難。

再加上每日下午照著《篇章》中的《急就》認真練習毛筆的書寫,劉隆倒也稍微掌握了一點。

但讓他頗為不滿意的是,這些書籍均都是用竹簡記錄,看起來很是費勁。

先秦至兩漢時期,大多認為最重要的文書資料應該鑄成鐘鼎,其次則書於竹帛,再加上一直以來的觀念,竹書當然是首選。

更重要的是,此時的紙張並不具備滅蟲防蛀的功效,儲存性和耐用性上算是極差。

一想到如今的造紙技術,他內心不禁苦笑,這一點倒是愈發讓他有了對造紙技術提升的決心。

“陛下,如今已經五日,今日,我便考一考你。”

聽到張禹說話,劉隆也是停下了晨讀,眼睛明亮看了過去。

“太傅......您請”

張禹看到如此恭敬的劉隆,臉色微笑道:“請陛下回答一下自己的姓氏和字,然後在竹片上寫下。”

這問題,也忒簡單了吧!

“太傅這倒是小瞧我了!”劉隆內心暗自發笑,但臉上保持平靜。

他先是開口唸誦了自己的姓名,然後便拿起了一旁的毛筆。

張禹此時也是拿起研子在硯臺之中磨了磨,一直到顆粒狀的墨子變得細膩起來。

隨後,劉隆便硯臺之中輕輕蘸了蘸墨水。

不得不說,從商周開始,歷經秦漢,毛筆技術的發展已經十分好了,尤其到這東漢時期,毛筆的製作更是到達了專業的水平。

就在他要落筆的時候,門外傳來了一道聲音。

“太傅,太后聽聞陛下學習刻苦,特命臣下送來一些紙張,為陛下練習所用。”看到蔡倫恭敬立於門外,張禹點了點頭,讓其進來。

蔡倫輕輕將手中的一疊紙放在了木桌之上,臉上帶笑道:“陛下,此為蔡侯紙,書寫起來極為方便,用作讀書寫字,十分便利。”

我去——王婆賣瓜是吧!

對於蔡倫的小心思,劉隆也是覺得十分搞笑,但也並未放在心上。

他看著泛黃的紙張,其上纖維狀的痕跡也是隱約可以看見,實在是有些粗糙。

但有總比沒有強,紙張的可用性他深知。

蔡倫在一旁看著劉隆的表情,立刻懂事的將劉隆面前的竹片拿開,放去了一張紙。

劉隆點了點頭,拿起毛筆,輕輕落下,剛觸碰到紙張之上,便有一些洇墨之意,但好在,書寫起來比竹片要流暢許多。

一筆一劃,他在其上寫下了自己的名字。雖說由於手下力道不足,橫撇豎捺寫的有些彎曲,但也是清晰可見。

“厲害啊,陛下這才幾日時間都已經可以文書了,果然是我大漢天子!”蔡倫彎腰揖禮,臉上帶著激動,恭維了起來。

隨後他又轉身看向張禹說道:“太傅教授陛下有方,我一定如實上疏太后。”

看著蔡倫離去的背影,劉隆內心不斷感慨。

人精啊!舔境已達至臻。

世人只知道紙聖蔡倫和他的蔡侯紙,但又有多少了解他的故事,若不是此刻親眼所見,劉隆也不敢相信。

但他也理解,在這樣階級森嚴的朝代,如他這般的宦官,想要活下去走得更遠,合適的諂媚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