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后,朝廷官員的用紙每月由少府提供,但是需要限制,兒臣想了一下,暫定五十張,還請母后定奪。”
劉隆內心裡早就有了打算,他先要培養這些官員的習慣。
一旦讓他們喜歡上用紙,那麼紙張將會被萬人追捧。
今後,洛陽城中,一眾儒學士子以及富家子弟,將會對紙張趨之若鶩。
他,有這個自信。
鄧綏聽完之後,臉上升起一抹怪異的笑容,戲說道:
“五十張?我大漢天子竟這麼小氣......”
“母后......”劉隆抱著鄧綏的胳膊撒嬌一笑,內心卻是開心不已。
鄧綏聰慧,她能這樣說,很顯然已經明白了其意思。
“說說看,你這小腦瓜子又有什麼計策了?”
劉隆深吸一口氣,將內心裡的計劃一五一十地告訴了鄧綏。
鄧綏也是連連點頭,聽到不太合適的地方,也為劉隆提出一些建議。
半響之後,劉隆看著鄧綏問道:“母后,這便是兒的計劃,您覺得是否可行之?”
期待的小眼神,靜靜凝望著眼前的可人。
鄧綏噗嗤一笑,玉手摸了摸劉隆的腦袋,說道:“開辦少府官鋪......沒想到我隆兒還有經商的天賦......我看可行!”
按照劉隆的思路,只要堅定執行下去,朝廷所需要的錢那將會源源不斷進來。
在西北和羌人的戰事,需要錢糧。
更重要的是,只要推行開來,字典和紙張的傳播,必將在這天下十三州掀起一股極大的風潮。
知識被壟斷的阻礙,將會出現缺口。
作為君主,鄧綏的眼光絕對沒有問題。
劉隆一笑,帶著甜蜜,親了一口鄧綏。
“隆兒謝過母后,有了您在背後支援,兒的底氣更足了。”
“放手去做,有任何需要,就來找母后......”
****
與此同時,蔡倫也已經帶著一眾宦官,將字典分發到百官手中。
每一位官員,在拿到字典和紙張之時,都是臉帶笑意,朝著皇宮揖禮一拜。
此刻,大將軍府中。
鄧騭正和一眾徵辟來的儒士坐在殿中飲酒暢談,好不自在。
就在這時,僕從匆匆走了進來:“老爺,宮中的蔡常侍來了,正在外面候著。”
“蔡倫?”鄧騭眉頭一動,立刻說道:“快請進來。”
“大將軍,聽聞昨日宮中少府之中製成了我大漢第一本字典,可是真的?”朱寵坐在其下,揖禮問道。
“仲威說的恐有不對,字典一事是當今天子帶領少府做出來的。”一旁的楊震捋了捋鬍鬚,說了一句。
鄧騭喝了一口酒,笑著道:“伯起說的對,這都是陛下的主意,現在府上你們用的紙張,都是經過陛下改良過的。”
“我大漢陛下,年紀雖小,但足智多謀,聰慧過人,將來一定大有所為!”楊震點了點頭,大加讚賞。
聽聞此話,一眾儒士也是連連贊同,不斷髮出感慨之音。
對於楊震,鄧騭也是十分尊敬。
此人博覽群書,通曉經術,被譽為“關西孔子”,著名的“四知”,也是讓楊震名垂天下。
更重要的是,他來自弘農楊氏。
這時候,蔡倫身後跟著兩名宦官,走了進來。
“拜見大將軍!”
“蔡常侍,你來何事?我與諸位正在飲酒,要不坐下與我們一道。”鄧騭笑了笑,示意蔡倫無需多禮。
“大將軍,臣今日是奉陛下之命,來為您送上最新的字典以及紙張。”
此話一出,整個殿中,眾人的目光都紛紛看向了蔡倫......
——————
【祝大家中秋快樂!】
注1:《後漢書·卷五十四》:大將軍鄧騭聞其賢而闢之,舉茂才,四遷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之郡,道經昌邑,故所舉荊州茂才王密為昌邑令,謁見,至夜懷金十斤以遺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無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謂無知!”密愧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