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字典和紙張都已經全部送到百官手中,沒有一人遺漏。”蔡倫已經回來,向劉隆覆命。
“嗯。”劉隆抬起頭,問道:“蔡倫,洛陽城中哪裡最繁華?”
“陛下,整個洛陽城,分為三市,宮西大城中為金市、城東有一個馬市、城南有一個陽市,這些地方都很是熱鬧。
當然最繁華的當屬銅駝大街,這裡有儒士喜歡去的茶陵酒家,還有雪月風花的青粉樓,以及售賣絲綢、雜貨的鋪子......”
蔡倫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劉隆聞言,想了一會兒,內心確定了官鋪的位置。
“那就選址在銅駝大街!”
蔡倫眼光一閃,笑道:“陛下,官鋪什麼時候開設?”
“還得一段時間,等張衡帶著少府先裝訂一批字典之後再說......”
劉隆說完,便靠在椅子上眯起了雙眼。
在官鋪還沒開設的這段時間裡面,他需要提前理清現在關東關西兩地的世家問題,要制定一些方略。
“陛下,還有一件小事,是我去大將軍府上發生的?”蔡倫站在一側,小聲說道。
劉隆沒有睜眼,隨口說了一句:“說吧,朕聽聽......”
“陛下,方才去送字典的時候,大將軍府上徵辟計程車子之中,有個叫楊震計程車子問了我兩個問題。”
“楊震......”劉隆忽然睜開了眼睛,看了過去。
蔡倫將兩人之間的交談當即說了出來,讓劉隆的嘴角露出了笑容。
“《天子賦》......還真會取名字的,不錯!”
果然,朕若聖賢,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劉隆思索,楊震能問出這兩個問題,看來洛陽城中的儒學士子也都有這些疑問。
但他相信,經過今日這不經意的一問一答,這些問題都將會煙消雲散。
很快,劉隆便將心思放在了楊震的身上。
‘關西孔子’、‘四知先生’種種名號,再加上弘農楊氏的背景,他怎會不知。
弘農楊氏原本為關西豪族,其八世祖楊喜,在漢高祖時因功封赤泉侯。
這裡不得不提一下豪族到門閥世家的完善過程。
豪族開始之時有士族地主和寒門地主。
士族,顧名思義讀書人出身,書香門第族,反之寒門地主則是軍人商人宦官出身。
寒門不是沒有錢的問題,而是身份地位。
往往,士族大多看不起寒門。
比如地方豪族,就先要學習儒家經典,進行儒化,轉變為士人;之後讓家族子弟拼命讀書做官,長此以往,實現家族官僚化;最後便日積月累,發展實力,在歲月中走向世族化。
這是一個漫長的階段,一旦形成,便可以經久不衰,根深蒂固。
像弘農楊氏這樣的世家大族,就是如此。
“或許世家的問題,可以從楊震的身上找到一些辦法......”
如何和關東關西之地的世家合作,將紙張和字典推廣開來,是他心頭第一大事情!
——————
注1,總結一下:
關東豪族代表:汝南袁氏,潁川荀氏,沛郡桓氏,琅琊伏氏、清河崔氏。
關中在秦國時候因為法家治國,本沒有豪族生長髮展的土壤,西漢遷徙政策開始才出現的。
代表:董仲舒家族、班超家族、郭解家族,遷徙人口高達122萬,佔三輔地區一半,這些人素質高。
大體來講,關中豪族就是政治遷徙化的產物。
關西豪族代表:弘農楊氏,楊彪、楊修家族,河東賈氏,賈逵家族。
西北豪族:馬援、張煥家族。名將有:皇莆規、嵩、段熲、董卓(東漢末年才有世族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