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綏坐在桌前批閱奏摺,很是認真。
劉隆就坐在他一旁的小桌上,單手撐著腦袋,靜靜地看著。
這一刻,他仿若回到了幾年之前。
那時候,也是這般場景。
只不過,那時的他還小,靠在鄧綏的一旁,陪著她。
如今,他長大了。
可是她,依舊那麼美麗。
帶著不屬於人間煙火的氣息,還是伏在桌前,撐著大漢天下。
一絲不苟,兢兢業業。
劉隆內心甜蜜,嘆了一聲,隨即拿起了桌前的竹簡,翻閱開來。
看著逐漸之中記錄的內容,他的臉上露出了一抹無奈的苦笑。
“母后,去年十三個州發生蝗災,關中關東關西等下屬州郡的糧食產量看來很是不好。”
劉隆眉頭緊皺,望向了鄧綏。
“是啊,如今國家災難頻發,百姓生活不易,母后已經命令下屬州郡免除百姓賦稅,開倉賑濟,朝廷也對十分困難的郡縣下發了賑濟糧食!”
“母后,如今快要夏耕了,兒感覺許多百姓家中早就沒有了糧種......”
鄧綏點了點頭,明白劉隆的擔憂。
百姓艱辛,在沒有吃的情況下,早就將來年的種子吃得一乾二淨了。
“隆兒放心,百姓今年的種子我已經命令尹勤和大司農司馬商議了對策,對這些無種子的災民先可以提供賒貸,待豐收之後再交還。”
賒貸,顧名思義也就是借貸,早在先秦的時候就已經產生了。
劉隆也是可臉上露出喜悅:“母后如此做法,天下受災受難的百姓可算是有了一條活路了!”
鄧綏也是嘴裡嘆了一口氣,說道:“長此以往,國家也是快無力支撐了,希望今後能少一點災禍,讓百姓渡過難關。”
如今,在鄧綏的詔令下,整個大漢算是全方面休養生息,停止一切戰事。
這也導致西北的羌人遲遲都沒有剿滅,一直處在對峙當中。
聽完鄧綏的話之後,劉隆也是內心苦澀。
他明白,東漢時期就是如此,沒辦法改變,小冰河時期導致的環境變化,引得災難橫行。
在今後的一段時間之內,災禍還是有很多。
但——
劉隆內心堅定,既然躲不過這些天災,那便只能儘早預防,將損失減少到最小。
另一個最重要也是最不能忽視的一點,讓百姓家中有餘糧。
只要確保這一點,那麼天下太平,還是可以保證的。
“糧食!百姓的糧食問題得放在首位......”劉隆內心呢喃,暗自記在心上。
鄧綏看著竹簡,忽然眉頭微皺。
“母后,怎麼了?”
“哎,如今西北羌人騷亂,各州郡的百姓人心惶惶,產生了許多流民,都向著三輔地區湧了過來......”
“母后,兒認為,西北羌人的問題亟待解決,這點還需要提上日程,此處的位置關係整個河西走廊的安全!”劉隆看著鄧綏,認真地說道。
鄧綏眼睛一亮,點了點頭。
“隆兒近來長進不少,看來你對西北的戰事也很是關心。”
“這是鄧悝舅舅跟我說的,我也覺得他講的很有道理。”
“隆兒放心,滇零如今盤踞北地,有自立的跡象,母后一直放在心上。”鄧綏摸了摸劉隆的頭,繼續道:
“朝廷的軍隊目前也正在涼州屯軍,死死地盯著他們,但是目前國力積弱,羌人又擅長騎射,還需要靜待時機,才能將他們一網打盡。”
劉隆也是明白鄧綏內心的考量,說道:“母后放心,我漢軍一定能夠大破羌人蠻夷,收復失地。”
“那是自然,先帝交到我手中的天下,一分一毫都不能有失!”
看著鄧綏堅毅的眼神,劉隆內心尊崇。
“隆兒相信母后!”
說罷,劉隆一笑,繼續道:“母后,不說這些了,隆兒告訴你一個好訊息!”
“嗯?你這個小調皮,還學會賣關子了,什麼好訊息......”
“近來隆兒帶領張衡等一眾少府工匠,正在製造雕版印刷術,一旦這個東西做好,就可以批次用紙張印製文書了!”
鄧綏聽聞‘雕版印刷’,眼睛一亮,詢問為何物。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