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幾周裡,公牛的節奏緊張的幾乎讓人窒息。
陸遠每天五點就來到聯合中心,但是經常已經有球員自發的來進行加練了。
而到了晚上10點,戰術室的燈光依舊通明。
陸遠對每個細節都近乎苛刻,雖然有系統的幫助,但是他從來沒有停下過自己對於籃球知識的鑽研和探索。
陸遠的目標很簡單,終有一天,就算沒有系統的幫助,他也能在NBA站穩腳跟。
與此同時,外界對公牛的嘲諷愈演愈烈。
《紐約時報》甚至刊登了一篇題為《公牛:從王朝到廢墟》的長文,詳細分析了陸遠的每一個“失敗決策“。
而陸遠對此的回應,卻只是把報紙貼在更衣室的牆上,用紅筆圈出了幾個關鍵段落,並在旁邊寫了一句話:“記住這些聲音,但不要讓它們影響你的節奏。”
整個球隊,好像是噴發之前的火山一般,埋藏著足以震驚世界的力量。
10月1日,芝加哥奧黑爾機場。
在機場的貴賓通道里,喬丹的巨幅海報依舊高高懸掛,23號球衣在考究的玻璃櫥窗裡散發著永恆的光芒。
率領球隊準備迎接第一場季前賽的陸遠突然在喬丹的巨幅海報之前突然停下了腳步。
他回頭看向身後這群年輕的戰士,目光從麥迪、希爾、大本、大郅、阿泰斯特的臉上一一掃過:“記住,你們不是在為任何人證明什麼,你們在書寫屬於自己的歷史。”
陸遠抬頭凝視著那個熟悉的身影,低聲喃喃:“邁克爾,我會讓這支球隊重新站起來,用一種你從未想過的方式。”
季前賽的公牛,終於排出了自己真正的首發陣容,開始隱隱露出自己的獠牙。
但是這套陣容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波瀾,對於媒體來說,這也許只是陸遠在病急亂投醫的測試陣容。
因為在這套陣容中,他們實在看不出來除了麥迪和希爾之外還有什麼值得稱道的點。
麥迪在杜克再驚豔,他畢竟也只是一個剛剛就進入聯盟的新秀,還需要時間來適應NBA的節奏和強度。
NCAA一年只有三十幾場比賽,和NBA常規賽的82場完全不能相提並論。
但是如果只靠希爾自己的話,那在所有人看起來,這支公牛甚至比不上希爾來之前所在的活塞。
恰好,公牛季前賽第一場比賽的對手,正是底特律活塞!
作為這個夏天最大交易的雙方,不管是陸遠還是金特里,都對這場比賽做足了準備。
他們都希望證明,自己在休賽期的交易中,才是正確的那一方。
只不過金特里的壓力要小不少,因為活塞手裡還攥著整整兩枚公牛的首輪籤。
這一場季前賽,硬生生的被炒到了常規賽的熱度,無數人都在準備看公牛如何改變。
亦或者,壓根就是準備看公牛的笑話。
從機場下來,走上大巴,再到來到奧本山宮殿,陸遠一路上拒絕了所有媒體的採訪。
這種反應,理所當然的被記者們理解為陸遠心虛了。
甚至有比較激進的記者已經在手中的記事本上寫下賽後報道的標題了。
《NCAA天才教頭水土不服,進入聯盟未嘗一勝》
至於另一邊,金特里倒是大大方方的接受了採訪。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