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海孤雁

第1416章 玻纖

林默看向跟進負責人,轉換了話題,道:“後續研究上,我給你們指點方向,想辦法確認,化合物發生聚合的原理,主要是化合物結構中,哪一部分相互發生了聚合反應。

然後,篩選甚至主動合成,存在類似的化合物,然後用相近的條件嘗試合成新聚合物,並研究總結出相關原理,再找尋其他可能發生類似聚合反應的化合物,嘗試合成。”

“您也懂化學研究?”負責人有些驚訝於林默所說,張口便說出了心裡話,反應過來,有些尷尬。

“小瞧人不是?”林默笑著回應了句,才正色道:“家裡發現了一種具有很高藥用價值的化合物,但其相關專利並不在手中,且價值不低,購入不現實。

便是透過上述類似手段,確定其化學結構及效用部分後,透過合成同系化合物的手段,繞過現有專利,這已經成功並驗證此舉可行性,不用懷疑。

說明這些,是想說,相關研究方案可嘗試套用過去,同時,也要防範對手用此類手段繞過專利,還有,藥品一事要嚴格保密,不得外傳。”

負責人趕緊點頭,林默這麼說,他反而相信了,趕緊拿出筆記,將林默之前所提的點記錄下,不理解之處也趕緊出言詢問,林默也裝模作樣考慮後,為其羅列舉出一些例子。

例子多數以猜測的名義,將林默腦海中有印象的,後世的可行路徑提出來,當然,其中還摻了很多理論上有可行性,但具體他也不瞭解的,錯了就當打消疑慮的部分,對了那便是意外之喜。

“對了,對科研人員的管理措施這些上,你可以與家裡交流一番,家裡已經制訂了一系列舉措,用於吸引優秀科研人員,並促進產業。

具體的你自己瞭解,大概內容,就是保障解決科研人員,從工作到生活的種種困擾之處,以此讓他們能全心投入研究,得到更多成果。

這點你一定要多多上心,從個人到傢俬,有何困擾,儘可能為人解憂解難,尤其研究所內的頂級研究員,像出成果這位,萬不可出問題,他們所可能帶來的價值與利益,相比花的心思,簡直不值一提。”

林默提起此事,一個原因,自然是他向林家所提建議、方案,他認為可行性很高,所以想推廣開,獲得更多產出。

另一原因,就是在他記憶中,這位尼龍的開發者,後面不知因何原因自殺了,但大機率是個人或家庭上的問題,他不太希望此事發生,畢竟其是林家的優質資產,而且還是最頂尖的優質資產,繼續研究,所能帶來的利益不可估量。

幾人細問,林默籠統講了下,幾人還是很認可的,畢竟現成例子擺在這,單單只是壟斷絲襪市場,付出與能帶來的潛在利益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

提了下,實驗室生產,或小規模試驗性質的工業生產中,多餘材料往國內送來後,林默才結束了尼龍相關話題,繼續更細緻檢視專利列表。

沒多久,林默又看見了另一項熟悉的技術,不賣關子,玻璃纖維的新生產技術,專利暫未申請下來。

林家國內產業,有不少需要各類玻璃製品,國外投資的公司,對此同樣有需求,所以林家在玻璃產業上進行了佈局。

用於為國內公司獲取技術,在國外透過投資網路進行經營,為此兼併重組了不少經營不善的中小型玻璃公司,此項技術,便是從其中一家公司內發現的。

技術啊!雖未申下專利,但已經從發明人手中買下,已歸屬公司,見林默感興趣,表哥趕緊去把相關負責人喊來,不過負責人說得斷斷續續,顯然對此技術的重視度不高。

詳細資料中也記錄了原因,因為製造出的玻璃纖維,他們確定的主要用途只是用作保溫材料,其他的零散用途需求不大。

最主要的,是此技術生產出的玻璃纖維,產量較為有限,成本較高,無法大規模應用,因此認定其所含價值有限,這麼認為也沒錯,畢竟他們又沒像林默一樣開上帝視解。

“這項技術的價值,有被低估錯估了,我說一個其可能的應用,合成樹脂,以其代表酚醛樹脂為例,也就是俗稱的電木。

透過新增其他材料,像木屑或一些纖維後,可大為改善其效能,這些還是有機材料的效果,若換成同為無機材料的玻璃纖維呢?

原理上來講,玻璃纖維的抗拉強度、穩定性等,遠優於有機材料,效果應該能更好,玻璃纖維應用場景不是一下便拓寬了?

而得益於合成材料的易加工、易成型等特性,它在強度、耐用性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後,合成材料應用場景,也將大為拓展,這一點,你們應該能預見,那會是多大市場。

從水管、臉盆,到生活中各式各樣日用品,從手柄到電器外殼,從桌椅板凳,到碗碟箱包等等,幾乎生活方方面面,都可有它們的身影。”

聽到這裡,在場幾人,都真正認真起來,他們自然清楚,林默形容的這些,意味著什麼,那代表的是多麼龐大的市場和利益。

給幾人反應消化了下,林默才繼續道:“酚醛樹脂,只是合成材料中的一種,且效能不算突出,原始效能較其更優異的,也有不少被研究了出來。

而透過新增其他物質,改變材料的特性,普通存在於類似特性的合成材料中,它們是不是也可以透過新增玻璃纖維,得到效能更優異的材料,並被應用到更多場景中?

像剛剛談及的新合成材料,其效能便遠好於酚醛樹脂,新增改性所製成的各類物件,效能說不定能滿足汽車、飛機,甚至工業生產中一些環節所需。”

表哥對此,也並未否認,因為能紡成紗線作為紡織材料,便不可否定其優異效能,且從邏輯、原理上看,林默所言也並沒有大問題,只是如何實現可能存在難題,具體效能如何尚需看實際效果。

聊完這些,定下調子,林默才問及其他情況,瞭解後,也給出了調整建議,首先肯定是留下發明人,雖然根據描述,這位好像是撞運發現了相關現象,才開發出的技術。

但背後透露出的,是敏銳的感知力、豐富的知識積累等等素養,常人哪怕也看見了,會想到這些,哪怕有運氣因素,但科學研究又何嘗不需要幾分運氣?

其次便是設立研究部門,深入研究,不論是出於產量成本考慮,還是正常的技術發展歷程,技術肯定需要繼續更新迭代,且其應用上,也要繼續拓展。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