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棚和地膜,在農業中的價值毋庸置疑,也是因此,林默才在此事上花那麼多心思。
不過,問題也不少,像原材料的合成,以及加工成相應產品,技術要求可不低,成品價格也如此,想正式落地可不是件輕巧的事兒!
當然了,有應用前景跟市場,自然更有動力,投錢研究生產,這也能對行業起到促進作用,讓產業能更快落地並發展起來!
幾人中,有人也有此顧慮,林默便是這般開解的,以安人心,也為他們的工作賦予更多意義。
“對了!塑膠薄膜還有另一項應用,你們可以研究研究,就是用小暖棚育苗,既可以是秧苗,也可以是菜苗之類的。
重點說秧苗吧!暖棚育苗,可將插秧時間提前一些,在國內的多數地區,此影響不大,最多也就是防範一下極端天氣,但在一些特殊地區,卻有可能讓作物多種一季!”
林默考慮一番,為他們尋了件更有意義的事兒,而且這對塑膠膜的需求比較有限,可儘早推廣落地。
“這些菜?”走到一處半向陽的試驗田,看著地裡,那些僅剩筋梗的白菜、青菜、捲心菜等,林默也不免變了臉色,尤其菜葉上,密密麻麻扭動的大蟲子。
幾位研究員趕緊解釋了下,原來這地方距離營地較遠,他們一時有所遺漏,結果導致菜蟲氾濫,捉不完,根本捉不完,而且其他地塊也出現蟲害,他們人手有限,顧不過來,所以只能放棄蟲害最嚴重的這塊試驗田。
林默忍著不適,頭皮發麻的將地膜揭開,果不其然,都不用將土給撥開,地膜下便是密密麻麻的蟲子。
林默沒多說啥,只是讓研究員找村民,趕來雞鴨將這塊田的蟲吃了,不捉,也不能放任菜蟲繁殖。
離開的腳步有點沉,林默眉眼低垂思量著,農業技術變革,是個系統性工程啊!靠著肥料、地膜暖棚,確實可以延長農作時間,但同樣,也為某些害蟲,帶來了適合的繁育環境。
正常農作,因有歷史沿革,害蟲繁殖,其天敵、捕食者也存在,可控制其數量,但現在,改變正常農作,這些問題,便需其他手段配套進行解決。
看完其他試驗田,老問題依舊,只是好點差點的區別,不過倒也不是沒有好的,其中一處採光相對適宜的暖棚,不論綠葉菜還是蔥蒜韭菜等,長勢非常不錯,算是試驗出了一些門道。
另外,土豆也挖了,雖較正常種植的土豆略小,但在這不合時宜的季節,能有這出產也算不錯了。
轉完,鼓勵研究人員一番,林默與管事回到村裡,同族老及一些與林家關係緊密的人,或在商行供職,或因各種原因離休返鄉,或是為林家做事出事的家屬,一起吃了一頓,認識並拉近雙方關係。
林默沒多呆,飯後與眾人拉了拉家常,便告辭回船,管事同他一道,林默自不是直接歸家,船反而繼續往上游走。
船在一處小碼頭停下,一旁便是一條匯入的小溪,此地是一個十來戶人家的小村,屋宅在山腳,而小溪兩側,分佈著長長兩條桑塘。
此地,溪兩側土地滲水嚴重,開墾出的農田,很容易變成稀沼泥湯,所以選擇堆壩圍塘,養魚種桑,此地大部分魚塘也是林家的。
大部分桑塘正常經營,但少部分另做它用了,為老爺子養錦鯉,畢竟家裡那池塘,再大也養不了多少,那些錦鯉,都是在這邊繁育挑揀再養大後送到老爺子那裡。
“…汪汪…”林默與管事,剛沿著溪邊溪壩接近上游山口,一陣陣狗吠傳來,至少七八道。
“…大黃…”林默趕緊呼喚一聲,他聽到了一個熟悉的聲音,林家送到鄉下那條狗,少年時,它可是陪了林默好多年的。
果然,一條大黃狗,汪汪叫著跑到林默跟前,晃著大尾巴,轉著圈的蹲著林默褲腿。
看了下大黃狀態,很不錯,在鄉下應該是吃得好過得好,就是已顯幾分老態,它可沒大鵝那壽命。
陪大黃鬧了會兒,林默隨它,去看了它的物件和一堆子子孫孫,林默來此,其中一目的便是這些狗。
大黃是條公狗,林家能養著它看家護院,品種肯定不差,當然,不是捕獵強之類,而是搏鬥、追蹤、警惕性乃至智慧等,各方面比較均衡,但又遠高於一般的狗。
至於它的物件,則是一條偏向狩獵的狼狗,其主人,是位養狗訓狗的獵人,同時也是為老爺子守錦鯉,並收養了大黃的。
狗主人同林默簡單打了招呼,是位六七十,頭髮已花白的老人,不過精神頭非常好,身板更是肉眼可見的硬實。
這山口進去,便是一片規模不小的山區,老人曾是進山打獵討生活的獵人,狼狗是他的夥伴,育有兩子,長子為林家做事,已做到中層,二子則學有所成,成了一位醫生。
而老人,老伴早亡,自己拉扯大了孩子,兩個兒子都想接走他贍養,但被他拒絕了,對此地有感情、有牽扯,選擇留下獨自生活。
生活已無憂,打獵最多就是一消遣,他這年紀也沒法多去,但他又閒不住,最終接了林家的小活計,給老爺子守著他的錦鯉。
這可不算大材小用,錦鯉顏色多樣,在水中是漂亮,但其他獵食者可不會欣賞,顏色反而成了催命符,老獵人便是帶狗防範這些的。
林默這次來,其中一個目的,便是為了這些狗,以及老獵人的養狗馴狗技術,所以簡單客套後,林默便主動問及這些。
守錦鯉,雖說有此需求,但並不是太強烈,有點為人設崗的意思,而且把狗送到他這裡養,也說明林家知道並記得他這號人。
這側面說明,這位並不簡單,事實也如此,打獵上有一套,但馴狗育狗才是這位最拿手的,他所馴養出來的好獵狗,很多都是周邊獵人手下的頭狗。
老獵人已上了年紀,且子孫也無意繼承這手藝,面對的,又是提攜了他兒女的的貴人,自不會藏私,將底都掏了出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