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率先提議道:“臣觀京營不擅戰,且有將領參與叛亂。京營必須重新編組和訓練。”
“好,可是京營只是重新編組,不換人員等於換湯不換藥,估計還是羸弱且混雜不忠,大司寇以為該如何應對?”
朱由校跟黃克纘對了個眼神,從平息叛亂到今天早朝有接近一天半時間,君臣師生之間早就構思好了。
黃克纘好似猛然想到一個好主意:“......臣有一個發現,昨天拂曉,石柱秦良玉將軍麾下的白桿兵英勇無畏,只用一炷香時間就將宣府叛變騎兵拿下。臣以為,可以此強軍納入新的京營。”
這個提議其實挑戰了京城的軍權與兵馬結構。
放在往常絕無可能透過。
歷史上能做成者,也少之又少。最近的事正德皇帝,以九邊強軍跟京營輪換,確實強化了京營軍權和戰力,但是後面也落水加無後,嘎嘎絕後了。
朱由校也要做。
但是已經不會再落水啦~
皇宮裡非嫡系的,包括鄭貴妃和她的嫡系在內,都昨天凌晨為國盡忠了。
他看向張維賢:“英國公以為如何?”
張維賢嚥了口唾沫,心裡只猶豫了四分之一個呼吸的時間,就朗聲回道:“臣以為可以,京營實在不堪一戰,而且京營大權也不能再放在老臣等武勳與文官手中。”
前半句大家覺得也可以接受,京營新增一些外來強軍說得過去。
可是後半句差點一片譁然。
英國公要交出京營大權!?
還要把其他武勳和文官對於京營的權利一起交出去?這不是真的吧?
張維賢不給其他大臣插話反對的機會,趕緊說道:“這次發生叛亂,京營多個將領參與,所有管理京營的武勳、文官都嚴重失職。殿下不懲罰臣都覺得不合適,當然更不能讓我等管京營!”
大明第一武勳帶頭表態,其他如陽武侯薛濂、武定侯郭應麒、懷寧侯孫承蔭、撫寧侯朱國弼、豐城侯李承祚、豐潤伯曹以忠、廣寧伯劉嗣不知該如何是好。
京營的權利當然不想交出去,可是自己在京營也沒多少軍權啊?
朱由校看向朱純臣:“成國公你願意嗎?”
“臣願意!臣昨日討賊死戰,可是京營叛變從中作梗,險些導致局勢危險。另外,臣負責調查叛逆,抄家問罪,本身就有職責在身,確實不該繼續負責京營!”
他語氣極其誠懇,而且在京營有權又去主持抄家文官,確實有一定風險,萬一有兵有錢有土地,尾大不掉可不好。
所以他交出兵權,顯得特別忠誠與合理。
英國公、成國公表態了,其他武勳哪個還有意見?
“臣等支援太子監國殿下,京營糜爛且有人不忠,必須變革。”
文官呢?
兵部尚書黃嘉善,以及協管過京營的黃克纘都點頭同意。
另外有話語權的兵科給事中楊漣......因昏迷不醒不在場,那就當做預設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