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昌皇帝朱常洛雖然精神尚好,但是身體一直癱軟無力。
畢竟重度腦梗,靠牛黃與一次電擊治療,運氣不錯起到了續命的作用。但是身體本身羸弱,腦梗後大腦損傷的根本問題無力改變。
他暫時無法繼續早朝了。
“諸位愛卿,朕身體有恙,早朝見到大家甚喜。朕將去休息一下,諸位可按照太子監國安排好好做事。朕期待你們杜絕謠言、安下心來、改革積弊、中興大明。”
“臣遵旨。”
泰昌皇帝被攙扶著進入皇極門大殿。
朱由校繼續主持早朝。
新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劉若愚,領命梳理叛亂的細節。
“八月三十日,主要事態監國殿下已介紹,臣新任司禮監掌印太監劉若愚,奉命再次梳理,請諸位記清,不要受謠言影響。”
已經從劉時敏改名劉若愚的他,揹負了不少的秘密,有許多真相不能講,所以要他“大智若愚”。
百官對這位新的司禮監太監比較接受。
在眾人眼中,王安是一位親近文官的太監,但是文墨水平有限,不怎麼聰明,做事也比較急躁。
而之前的劉時敏,現在的劉若愚,則是一位真正的文豪太監,師出文豪且親近文官的太監陳矩。此人當然更受除了東林黨以外的文官歡迎。
劉若愚眼神平淡地做出大明皇室對叛亂一事的說法:
“前司禮監掌印太監王安與門客汪文言,自八月起忌憚太子地位提升,開始散播不利於太子與鄭貴妃的流言。
與次輔劉一璟、左都御史張問達、工部尚書王佐、錦衣衛指揮使駱思恭、順天府宋師襄、吏部文選司郎中張鳳翔、言官惠世揚等官員密謀準備叛亂。
左都督鄭養性被謠言威脅,賄賂王安以求安全,被誘導發起兵變,其本人又早有擁立福王野心。所以叛軍實表現為兩撥不同人馬,互相利用也互有廝殺。
御史、言官和太學受謠言影響最大,部分重臣也因謠言而質疑太子,部分人遙為支援,部分被蠱惑一同入宮衝擊東宮,欲謀害陛下與太子,甚至有京營及宣府官員軍吏參與,少部分兵馬被蠱惑叛亂。”
好傢伙,果然宣府巡撫張經世,恰好在居庸關,天剛亮就馳援到位不是巧合......
聰明一點的官員猜到要大換血了。
涉及到的有家丁門客、司禮監、錦衣衛、工部、都察院、吏部、東廠、京營、宣府和太學與六科廊......
不用說,這些地方都要大洗牌。
劉若愚梳理完以後,朱由校決定略微給官員們加點壓力。
“賊人叛亂的當晚,諸位愛卿都是何態度啊?有多少人出力滅賊啊?有多少人在準備改換門庭啊?”
這三個問題一問,氣氛陡然緊張了一些。
果然鎮壓叛亂以後,必然要清洗。
“老天官,你都選給父皇選了些什麼官啊?怎麼文選司郎中都叛變啊?”朱由校冷不丁地丟擲這句話。
“啊!臣有罪!臣罪責不輕,請監國殿下責罰!”周嘉謨心裡一冷,趕緊跪下,知道還是完蛋了......
“老天官可以思考該如何彌補。”朱由校看向周嘉謨,按照鋼鐵哥的說法,對這個會認慫、會投降的對手,不用急著消滅,而是該多發揮一些餘熱。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