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第4章 扭轉不被看好的局面

萬曆一字一句地宣佈,朱由校立為皇太孫。

其實他託孤叫來朱由校,本就有點這個意思。

剛才一番話徹底扭轉眾人不看好他的印象,甚至想辦法化解最頭疼的言官抨擊和黨爭再起。

“立皇長孫即刻正式下詔,儀式擇日安排。”

“臣等接旨!”

方從哲等人知道萬曆病逝前把皇太孫設好,有助於後續的安定,可以避免朱常洛時期再出現“爭國本”事件,所以立刻答應下來。

鄭貴妃氣呼呼,但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首輔方從哲恭敬地開口道:“陛下,既然立了皇太孫,也可提前指定好太孫的老師,儘早安排出閣讀書。”

他是見皇太孫剛才聰慧可靠,於是想順水推舟,結好皇太孫,也趁著萬曆還在,把朱由校出閣讀書與選老師的事安排好,避免日後成為黨爭的一個焦點。

萬曆有點累了,想了想人選卻暫時沒有拿定主意。

朱由校朝方從哲一拜,邊說邊立刻開口:“謝首輔厚愛,可此時不宜安排出閣讀書。”

啊!?

眾人又是一驚,立皇長孫再安排出閣讀書,有助於穩固朱由校未來繼承人的位置,這對你有好處,為啥拒絕啊?

朱由校當然知道安排出閣讀書是一種政治訊號,基本等於向天下介紹大明的未來繼承人。首輔方從哲這麼建議,是在有助於自己,也是一種示好和賣個人情。

他反而舉了一個例子:

“昔日曹操唯才是舉,卻也有先後主次,除了親族以外,優先任用兗州豪強,其次才是潁川、河內等地士族。其兒曹丕卻與潁川陳群、河內司馬懿親密,靠著大士族支援穩固繼承人的位置。

曹丕登基後自然要給兩地士族大權作為獎賞。最後恰恰是河內司馬氏,在潁川士族預設下,篡奪了曹魏。此事告訴我們,弱子根基不穩不應配強援,強援的人情和影響不可輕視。”

姑且不論曹丕對曹魏被司馬氏篡奪,應該負多大責任等歷史。這個例子,在場眾人卻都聽懂了。

朱由校沒根基、父親朱常洛沒根基,其實首輔方從哲看似跟浙黨關係不錯,但也沒啥根基。

他們其實靠萬曆皇帝的支援,以及投機者的未來投資獲得支援而已。

給皇太孫配強援,這個人情要還,那也等同於未來要受制於彼。

曹魏司馬氏的例子算是比較特殊。但是大機率會形成隆慶與高拱的結果。隆慶做裕王時,老師高拱很厲害,跟嚴嵩、嚴世蕃交手不落下風,保護裕王安全無恙。

隆慶登基以後高拱權力非常大,大到整個大明朝,只有同為裕王講官的張居正,以及短暫掌天下大權的楊廷和比他高。

現在找誰當朱由校的高拱?萬曆皇帝、太子朱常洛願意看到朱由校有個高拱?朱由校願意把大權給自己的高拱?

恐怕都不願意。

假如不配強的老師,配個弱的老師,沒啥意義不說,還容易成為黨爭的把柄。

要是有人支援別的皇子,對付朱由校的繼承位置,甚至可以從弱的老師入手找罪名。弱的老師護不住自己、也護不住朱由校,那就要再生大亂了。

這就是古代政治啊。

首輔方從哲大為震驚,出了一頭冷汗。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