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不是木匠皇帝

第1019章 老反對派們徹底變了

朱由校一面通知本土正式公佈天啟朝冊封武勳名單,一面讓本土加快人材的宣傳和動員工作,讓更多的大明百姓參與到大明世界格局建設的準備之中。

這次君士坦丁堡的會談給世界各國將劃分好範圍和分工,也是朱由校算是最後一次考驗由檢弟弟,這次李自成會暗中跟著朱由檢看著他的一舉一動。

相信朱由檢鬥不過李自成,如果有任何異動,絕對瞞不過這位歷史上他的剋星。

大明本土的人才也再不需要把精力放在內鬥爭奪內部資源,而是該對世界指點江山、對全世界的物質流通進行安排和協調、將世界的資源合理排程分配給各地區各國各種人。

就拿一個世界的農牧業來說,這裡面要做的工作就很多很多。

大明是個人口大國,光自己幾種農產產量高還不夠安全,需要對世界各地的優勢作物進行篩選引入豐富大明的種類,比如豬、魚、雞的選育,這幾種國內當然有不錯品種,但是基因交流較單一,跟世界各地其他基因雜交選育,可以培養出產量更高、增肉更快、抗病更強的品種。

還需要世界糧價穩定,糧價不穩工業不興。首先有糧食價格安全穩定,人心才能安定從事生產。然後糧價低,才有大量土地用於工業所需要的各種礦產、甘蔗、棉花、菸草、木材。最後糧價穩定,才不會花錢屯糧然後沒錢買工業品。

世界不能沒錢買大明的工業產品,世界糧價安穩就敢花錢一直買了。

朱由檢這次其實也懂這個道理,衣索比亞之行讓他看到這個非洲大國飯吃不飽,沒遑論花錢買大明的東西了。所以他寫了份調查報告和推薦建議,建議大明派出三千名新農家技術人員進入衣索比亞,助力其在複雜地形發展多型別農牧業。

朱由校看過這份報告基本同意,也透過這些行為相信朱由檢現在真的老實了,真心覺得自己能作為大明最厲害的帝王的弟弟,是一種榮耀。

確實他現在放棄爭權了,什麼插手政事他想都不想,只有天啟皇帝下令參與政事,自己才想要參與。

現在他覺得很幸運,很幸運皇兄狠狠制止了自己當時的愚蠢做法。

同樣覺得自己曾經那麼可笑,現在非常幸運和感激的還有楊漣。

雖然長期任職於兵科給事中,參與到軍事外交等事務的楊漣,在得知封爵裡沒有自己名字時有那麼一點點小失落,但是一看那份名單就知道,天啟朝真是人才濟濟啊。

犯錯誤的知名人員中,袁崇煥比自己的錯誤小一點,但是功勞大很多,連他都沒有封伯爵,自己這個紙上談兵的老書生當然不值得封伯爵。

而且,士大夫和士子這邊其實私下裡有些言論,覺得封爵為文官封的低了,孫承宗、徐光啟都是伯爵,這些士大夫覺得他們兩個應該侯爵。

還有遺憾沒上榜的楊漣、楊嗣昌、盧象升等人,都是士大夫出身,所以很多士大夫和士子在為他們惋惜,甚至有人說天啟皇帝封爵沒封好......

楊漣一聽到這種話,就對這些不爭氣計程車大夫、士子怒不可遏。

“你們光動嘴皮子對社稷有何幫助?可曾幫助一個農民一個工匠日子變好?可曾看到人家閻應元是怎麼做的?”

閻應元本是士子出身,但只是舉人不是進士,一般只能當吏較難當官,後來在天啟朝的新百家崛起氛圍下,不僅考了武舉,而且參加了新墨家的學堂,很快成為儒兵墨三家三修,而且尤其擅於新墨家的守禦和鉅子之道。

再看看現在跟著抱怨的這批士大夫和士子,還在一個個捲起來考科舉想著一步當官以後衣食無憂呢。一個個書齋裡自以為了不得,卻根本沒有真實的見聞,更沒有任何功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