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不定找個專業編劇對劇本進行擴充完善,還能做得更完美。
“很抱歉,版權我不打算賣。”
李昊陽是沒想到,對方一上來就想吃獨食。
“我們可以給出合理的價格。”
“多少錢我都不賣。”
李昊陽搖搖頭。
他們買了版權亂搞一通,甚至把自己名字都刪掉,那不完蛋了,還怎麼收割人氣值?
又或者他們覺得時機不成熟,壓幾年再上映,自己黃花菜都涼了。
他選擇電鋸驚魂,除了以小博大,也是在和時間賽跑。
“那真是太遺憾了,如果我想買斷你的電影呢?”
科林戴維斯又說道。
“你們公司能給多少錢?”
“三百萬。”
“我的預期是三千萬。”
三千萬?你怎麼不說三個億?
對面三個人像看白痴一樣看著李昊陽。
李昊陽倒是不介意買斷。
那樣的話來錢比較快,可以快速開展下一個專案。
不過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雙方的預期差距太大。
“所以你是選擇分成?分成的話,我們可以幫你發行這部電影,而且能上院線,條件方面,我們要拿40%分成,包括後續的版權收入和周邊開發,宣發費用我們公司可以先墊付,不過後面要在收益里扣除。”
科林戴維斯已經查過李昊陽的身份了。
一個草臺班子,什麼都沒有,公司都是新開的。
這樣的人沒資格和他們二十世紀福克斯談條件。
不過,從開公司到現在還不到一個月,他就把一部電影拍出來,確實有些本事。
這樣的導演值得培養一下,繫結在公司底下。
卡梅隆就是他們公司發掘出來的。
不過現在那傢伙快把公司搞破產了。
自己可能都要失業了。
他揚言要自殺?自己都想殺了他!
“這種條件我是不可能答應的。”
李昊陽終於見識到好萊塢七大的霸道。
好萊塢的票房分成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是固定票房分賬,和國內差不多。
第二種是影院花錢買斷影片,然後票房全歸自己。
第三種是最主流的階梯式分賬。
第一週製片方能拿到票房收入的90%,然後每週遞減10%。
並且第一週的票房要在一個月內支付。
這樣方便製片方快速回籠資金,進行下一個專案製作。
總的來說,院線大概能拿到票房的45%,剩下的製作方和發行方拿55%。
迪士尼比較霸道,和院線簽了霸王條款,能拿到60%。
電影院除了票房,零食飲料等周邊也是一大塊收入。
迪士尼的電影很合適一家老小閤家歡,零食飲料賣得很好,甚至這才是盈利的大頭。
院線也不得不捏著鼻子認了。
關於發行方面,發行方正常分成一般為15%到30%。
這其中的差別在於是否分擔發行費用。
不過店大欺客在哪裡都存在,對於一些小公司,獅子大開口也就成了常態。
其實給高點發行分成李昊陽也不是不能接受。
但是他們連版權收入和周邊收入也要,那豈不是給他們做嫁衣?整部電影變成他們的搖錢樹?
《電鋸驚魂》可是一顆常青樹。
還有宣發費用。
想填多少還不是他們說了算?
那些宣傳開支根本沒法查賬。
海報這些還好說。
找影評人、水軍、宣發團隊、宣發策劃、宣發場地、電視臺宣傳……
這裡面的報價隨他們的心情怎麼寫都行。
別說自己勢單力薄,就算華爾街來了也得被坑。
按照科林戴維斯的條件,自己拿那區區15%分成,到最後宣發費用一扣,很可能還要賠錢。
別說不可能,千萬別高估資本家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