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每天一個未來快遞,老朱心態崩了!

第457章 大明,大步邁入工業帝國!

離府時,朱元璋在門檻處突然駐足,回望廳內尚未關閉的投影。熒幕藍光映在他溝壑縱橫的臉上,晦暗不明。

“江臨。”

朱元璋的聲音突然柔和下來,“明日...把這個投影儀和電視劇都送進宮吧。”

夜風中,朱元璋的輕聲呢喃幾乎微不可聞:“得看看...咱得好好看看...”

當御駕遠去,江臨望著星空長舒一口氣。

他沒想到,一部電視劇竟能讓鐵血帝王展現出如此豐富的人性側面。

朱有容扯著他袖子追問:“父皇剛才哭了嗎?”

徐妙清輕聲道:“不是哭...是沙子進眼了。”

但三人都知道,今晚那顆埋在朱元璋心底數十年的種子,終於破土而出——那是作為人而非神的自我認知。

歷史的洪流中,放牛娃、和尚、士兵、皇帝的影像層層重疊,最終定格在熒幕上那個有血有肉的\"朱元璋\"。

江臨突然想起現代史學界對朱元璋的一句評價:“他畢生都在逃離過去,卻又被過去永遠定義。”

--------------------

自江臨接任內閣首輔以來,大明王朝的疆域與國力以驚人的速度擴張。

藍玉率領的遠征軍一路向西,鐵騎踏過波斯,橫掃奧斯曼,最終在非洲大陸插上了大明的旗幟。

歐洲諸國戰戰兢兢,紛紛遣使求和,生怕下一個被滅的就是自己。

而這一切的背後,都離不開江臨帶來的未來科技——燧發槍、佛朗機炮、蒸汽戰艦,以及最關鍵的青黴素,讓明軍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在國內,江臨的改革更是翻天覆地。

應天府率先點亮了電燈,百姓們再也不用忍受昏暗的油燈,夜晚的街道亮如白晝。

電力局在江臨的指導下鋪設電網,水力發電站、蒸汽發電機源源不斷地輸送電力,連皇宮都裝上了電風扇和空調,朱元璋再也不用在酷暑裡揮汗如雨地批閱奏摺。

水泥路取代了泥濘的官道,蒸汽機車開始在南北大動脈上試執行,雖然還未普及,但已經讓朝野震驚。

獨輪電動車、腳踏車成了達官貴人的新寵,而江臨的越野車更是成了應天府的一道奇景。

雜交水稻的推廣讓江南糧食產量翻倍,北方抗旱作物讓饑荒成為歷史。

朱元璋看著戶部呈上的奏報,笑得合不攏嘴:“江臨這小子,比咱當年屯田養兵還厲害!”

紡織廠用上了蒸汽機,生產效率提升十倍;鋼鐵廠採用新式高爐,打造出的兵器更加鋒利耐用。

玻璃、肥皂、香水、啤酒.....

各種新奇商品湧入市場,國庫稅收節節攀升。

青黴素的普及讓瘟疫不再是噩夢,太醫院甚至開始嘗試外科手術,雖然大多數御醫還是覺得“開膛破肚”太過駭人,但效果確實立竿見影。

江臨創辦了“格物院”,專門培養理工人才,朱標親自擔任院長,朱允炆、朱雄英等皇子皇孫也成了第一批學員。

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逐漸被納入科舉考試,雖然老學究們罵罵咧咧,但大勢所趨,誰也擋不住。

加特林機槍、巴雷特狙擊槍雖然還未大規模列裝,但已經讓邊軍戰力飆升。​

有線電報開始試點鋪設,雖然還無法做到即時通訊,但比起八百里加急的驛馬,效率已經提升太多。

--------------------

短短數年的時間,大明已經不是那個傳統農業帝國。

在江驍的奮力建設下,逐漸向著工業化強國大步邁進。

百姓們的生活日新月異,朝堂上的老臣們也從最初的牴觸,變成了如今的驚歎。

當然,朱元璋偶爾還是會拍著桌子罵:“江臨!你小子又搞什麼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但罵歸罵,老朱心裡清楚——沒有江臨,就沒有今日的大明盛世。

……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