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闆。”
黃嘉強和陳止希看見蘇槿進來了,立馬起身打了個招呼。
蘇槿微微頷首,說道:“賬算的怎麼樣了,目前還剩下多少資金?”
“扣除演員最後的片酬,還有一些其它費用,差不多還剩下1200萬。”黃嘉強回道。
一般來說,演員片酬是分三次給的。
演員籤合同給三分之一,劇組開機再給三分之一,最後演員殺青給剩下的三分之一。
還有的是分四次給,其它一樣,不一樣的就是演員戲拍到一半給一次。
而《心迷宮》劇組就是按照三次給的。
張國粒片酬是最高的,八十萬。
之後是劉曄六十萬,餘楠五十萬,郭滔五十萬,劉華三十萬,範緯二十萬,瞎姐十萬塊。
至於蘇槿,則是導演+編劇+主演,三者費用加一塊是七十萬,其中演員片酬是二十萬。
四個客串人員,黃博十五萬,馮遠怔十五萬,大冪冪八萬,李名啟五萬。
寧昊作為監製拿了三十萬。
不要覺得他們片酬很低,這年頭拍電影是個很高檔的活,內地演員都是降價出演的。
也不止現在,就是後世,那些電視劇演員,都是降價出演電影。
要是電視劇就不一樣了,張國粒現在的電視劇片酬,是單集十五萬。
《金婚》他拿的就是單集十五萬。
港臺演員就不一樣了,謝逼王老婆拍攝《第601個電話》片酬就是300萬。
至於還剩下1200萬,完全是在蘇槿的預料之中。
前面就說了,《心迷宮》除了演員片酬,就沒有什麼需要花錢的地方,場景在農村,特效也基本沒有,就是後期需要一點錢。
這1200萬還是他提高了餐標的結果。
不然還能省下個100萬。
如果再節儉點,200萬都不是問題。
“給我留下100萬做後期,剩下的留作宣傳費用。”蘇槿說道。
“《心迷宮》不是沒有特效嗎?怎麼需要100萬做後期?”黃嘉強疑惑地說道。
“不是沒有,是有一點,拍攝時候,有一些光線不好,我準備用特效修飾。”
“這樣啊!那100萬夠嗎?”
“夠,我打電話問過天工異彩,只做後期背景渲染,60萬就夠了。”
電影本身就是光影的藝術。
透過對光線的處理,形成不同色調的光線,營造不同的人物心境與時空氛圍,從而具有營造特定敘事氛圍的作用。
使得影片達到符合特定情境人物形象塑造要求與時代背景的效果。
《心迷宮》是在大冬天拍攝的,有很多時候,天氣不是很好,大陰天啥的。
那怎麼辦?
等?
等個屁啊!
能用錢解決的事情,幹嘛要去浪費時間?
再說,後期渲染的光線,一點都不比自然光差,甚至還更好。
那些追求自然光的導演,很多都是自身毛病給慣的,覺得電影是藝術,自然的才是最好的。
還有,《心迷宮》也不是所有鏡頭都需要渲染,大概也就十幾分鐘的畫面,很簡單的後期,國內的特效完全可以做。
不是所有的特效都很貴。
像這種背景渲染,合成ae就能做,渲染模型,渲染線框,ae裡面做背景,加遮罩,最多再配合一些ae的粒子,兩個星期就能搞定。
……
晚上,殺青宴。
殺青宴沒有去酒店,放在了村子裡。
畢竟工作人員喝醉了,回來太麻煩,索性直接放在了村子裡。
桌子板凳這些直接找做黑白喜事租的。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