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進大明,比考進大明容易

第269章 大明捷報

仇鸞的奏報終於送到了京師,上書‘大捷’!

京師。

奉天殿內,金碧輝煌,卻瀰漫著一股令人窒息的腐朽氣息。

嘉靖帝高踞龍椅,面色蠟黃,眼神飄忽,似乎神遊天外,對殿下的爭吵充耳不聞。

然而,那看似渾濁的眼底深處,偶爾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寒光。

“陛下。”

都察院左都御史鄒應龍手持笏板,鬚髮皆張,聲音激憤。

“臣彈劾咸寧侯仇鸞,身為剿賊副帥,屢次三番,陽奉陰違,譚督憲令其調撥糧草器械,其或以路途艱險推諉,或以庫存不足搪塞,致使大軍糧秣不濟,器械匱乏,將士凍餓,士氣低落,此乃貽誤軍機,其心可誅,懇請陛下,嚴懲此獠,以正軍法。”

“哼!”

嚴嵩冷哼一聲,慢悠悠出列,聲音帶著慣有的陰柔。

“鄒御史此言差矣,仇侯爺忠心體國,人所共知,糧草器械乃軍國重器,調撥轉運豈是兒戲?需統籌全域性,謹慎行事,譚督憲新官上任,急於求成,不察實情,動輒催逼,仇侯爺亦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況且......”

他話鋒一轉,語氣陡然轉厲,帶著刻骨的譏諷。

“說到貽誤軍機,譚督憲身為主帥,統率數萬大軍,坐視河南府淪陷,喪師失地,辱沒國威,此乃不赦之罪,其後更因指揮失當,致使大軍糧草被劫,將士困頓,進退維谷,此等!!無能之輩,焉有臉面指責他人?”

他猛地提高音量,聲音響徹大殿。

“反觀咸寧侯仇鸞,雖為副帥,然心繫社稷,勇擔重任,親率死士,冒風雪,踏險途,奇襲賊寇重鎮‘黑風寨’,血戰三晝夜,斬首賊寇三千餘級,焚其糧倉,毀其巢穴,此乃驚天動地之大捷,一掃河南失陷之陰霾,振奮軍心,揚我國威,此等!!忠勇無雙,功勳卓著之臣,豈容宵小之輩肆意汙衊?”

嚴嵩身後,一眾嚴黨官員齊聲附和。

“嚴閣老所言極是,仇侯爺國之柱石。”

“譚綸喪師辱國,罪該萬死。”

“仇侯爺力挽狂瀾,功在社稷。”

清流官員氣得渾身發抖,紛紛出列反駁。

“一派胡言,河南府失陷,仇鸞難辭其咎。”

“黑風寨大捷?斬首三千?證據何在?”

“難不成是欺君罔上。”

一時間,朝堂之上,唾沫橫飛,指責,謾罵,攻訐,如同市井潑婦罵街,哪裡還有半分廟堂莊嚴?

清流與嚴黨,如同兩群爭奪腐肉的鬣狗,撕咬不休,焦點早已不是如何剿滅黑袍賊寇,而是!!如何將對方置於死地,如何攫取更大的權力。

龍椅上,嘉靖帝微微睜開眼,渾濁的目光掃過下方爭吵的群臣,嘴角勾起一絲不易察覺的、冰冷的弧度。

他需要的正是這種平衡,這種互相撕咬的平衡,唯有如此,他才能穩坐釣魚臺,才能安心修道,求取長生。

“夠了。”

嘉靖帝聲音不高,卻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威嚴,瞬間壓下了所有爭吵。

“剿賊大事,容後再議,仇鸞斬獲賊寇首級,既已驗明正身,著即嘉獎,賜金百兩,錦緞百匹,譚綸督師不力,致有河南之失,糧草之劫,著即申飭,戴罪立功,若再無功嚴懲不貸,退朝。”

說完,他不再理會群臣,在黃錦的攙扶下,起身拂袖而去,留下滿殿面面相覷、心思各異的官員。

一場關乎國運的朝議,就在這黨爭傾軋、皇帝和稀泥中,草草收場,黑袍賊寇?河南危局?百姓死活?

在權力面前,一文不值。

彼時,另一邊,明軍大營。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