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當初要不是孫承宗提拔他,只怕他頂上天也就一個總兵,何來今日督師的地位權力?
“哼,偏愛?”
“你袁海口當初不也是這般?”
孫承宗冷冷的瞧了他一眼,不悅道:
“可誰讓你在陛下面前亂誇海口?”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陛下之言,更是千金不換,你說五年平夷,那在陛下口中便是五年平夷,天下皆知。”
“老夫......害,現在說什麼都晚了,咱們還是看韓羽的吧。”
言罷,他轉過身去,命令大軍快速渡河。
於是他們兩撥人,整整五萬多人花了兩個時辰渡過遼河後,在西平堡進行了簡單的休整後,便又開始了對皇太極的追擊。
當他們得知韓羽已經堵住了前往寧遠的道路,而且看皇太極逃跑的路線,也不像是要入關的樣子,他們這才放心下來。
只不過另外一個問題隨之出現,糧食不夠了。
他們此番出征丘陵堡,隨身攜帶的糧食本就不多,如此一來一回,再加上為了追擊皇太極,他們不得不丟掉了從瀋陽帶出來的糧食,回到西平堡時,糧食已經所剩無幾。
眼下寒冬時節,他們上哪去找糧食補給?
饒是袁崇煥與孫承宗一時間也是束手無策,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但就在這時,韓羽傳來了訊息。
“韓將軍得知皇太極的逃跑路線後,已經拔營起寨,現在正在向廣義方向靠近。”
“將軍言道,皇太極若去草原,便會從草原前往黑龍江地區,他讓督師與孫老在廣義休整完畢後,沿著遼河以西,在皇太極的側翼進行追擊,直至瀋陽。”
追亡逐北中,逃跑者需要思考去往何方,追擊者也是如此。
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人可以忍飢挨餓,馬匹可是扛不住的,馬兒不吃不喝,如何跑得動?
按照韓羽的計劃,他在皇太極的身後繼續追擊,而袁崇煥與孫承宗率領大軍在側翼進行掩護,只要大軍能返回瀋陽,糧食的問題便能徹底解決。
屆時,韓羽麾下蒙古騎兵的補給也就有了保障,他便能徹底執行追亡逐北的計劃。
袁崇煥與孫承宗聞言,當即答應了下來。
於是,三方人馬在廣袤無垠的遼東大地上上演了一出你追我趕的精彩戲碼。
皇太極知道不可入關,所以想盡一切辦法繞道草原,前往黑龍江,一路上絲毫不但拖沓,日夜兼程。
而韓羽的蒙古騎兵本就有速度上的優勢,只是他不急不慢的跟著,絲毫沒有追上去與皇太極血拼的意思,倒像是在身後催促著皇太極趕緊跑。
至於袁崇煥與孫承宗,因為韓羽接替了他們的位置,他們的壓力頓時驟減,沿著遼河以西,往上追擊了數日後,終於抵達土城。
土城與瀋陽相距不過四十里,他們的糧食終於得到補給,而順帶著也將瀋陽徹底穩固了下來,大開糧倉,安置流民,並且給當地百姓發放即將到來的春耕的種子與農具。
在民生政務上,孫承宗可謂一把好手,有他坐鎮瀋陽,自是無人擔心會出現問題。
隨即,袁崇煥與孫承宗聯名上書,將丘陵堡大捷上奏給了崇禎。
遠在千里之外的崇禎在收到捷報的一瞬間,差點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他從內侍手中慌忙搶過捷報奏本,看了一遍又一遍,終於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仰天大笑起來。
“祖宗保佑啊!”
“哈哈哈哈......”
“朕終於不會成為亡國之君了!”
縈繞在崇禎頭頂的夢魘,在這一刻,終於消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