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大汗想問為何要將孫承宗送回去。”
“其實很簡單,孫承宗年過花甲,早已不堪重任,此番駐守西平堡阻擊大汗一戰便是最好的例子。”
“將他送回去,讓明廷繼續對他委以重任,分散袁崇煥的兵權,對大汗而言,可謂有百利而無一害。”
有孫承宗在遼東,袁崇煥便不可能獨攬兵權。
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說完這些以後,韓羽聳了聳肩,無所謂的道:
“我為大汗做了如此許多,大汗如果還是不信,那便將我砍了吧。”
生死一線,韓羽表現得十分坦蕩。
而這種從容坦蕩,皇太極以往從未見過。
心中對韓羽的信任,此刻不有又多了兩分。
“你當真願意投效?”
這時,一直未曾開腔的多爾袞忽的皺眉問道。
韓羽聞聲嘆道:
“要不你們還是殺了我吧,反正也沒人信,這活著還有什麼意思。”
他既已經背叛了明廷,那肯定是不能回大明瞭。
而現在女真人也不信他,天地茫茫,四海滄桑,竟無容身之處,還不如死了。
聽到這話,皇太極一時又信了不少。
可他還有一個疑問:
“那你為何不早些投效?為何還要將蒙古大軍收攏,替明軍追擊?”
重點來了。
韓羽為何不在皇太極攻打北京城的時候投效?
為何要幫著明廷接收蒙古大軍?
如果韓羽在那時候選擇投效,豈非更加省事?豈非更容易助皇太極拿下北京城?
這些疑問,可謂是皇太極對韓羽的最後一道考驗。
多爾袞和代善皆是目光銳利的盯著韓羽,只要他一句話說錯,他們便會立刻認定韓羽乃是撒謊!
而這些疑問,顯然不好回答,至少站在他們的角度上來看,韓羽根本沒有解釋的可能。
只是他們不會想到的是,最終導致他們失敗的不是韓羽,也不是他們自己,而是他們安插在明廷內部的那個奸細。
“大汗攻打北京城時我為何不選擇投效......”
“嗯......這是個好問題......”
“韓羽!”
多爾袞面露兇色,就等著韓羽一句話說錯。
可誰知韓羽忽的笑道:
“大汗,那時候我和袁崇煥都被關在天牢裡,我怎麼去投效?”
“至於說是我讓蒙古人內附明廷,那時候我的不過是個千戶,大汗和兩位貝勒不會真的信了吧?”
“就算我那時候已經是參將了,以我在明廷的身份地位,諸位覺得真的有這種可能嗎?”
此言一出,富麗堂皇的皇宮內頓時再度一靜。
饒是皇太極,此刻也不由呀然失色,失去了繼續質疑韓羽的理由。
因為韓羽的解釋滴水不漏,根本沒有任何破綻。
“你和袁崇煥被關了起來?”
多爾袞追問道。
他們從明廷內的內應得到的訊息是,袁崇煥被崇禎下獄,內應從未提及韓羽這個名字。
此刻多爾袞自然是不信的。
然而這時,皇太極一擺手,示意捉拿韓羽的親衛退下,而後臉上滿是笑容的看著韓羽道:
“歡迎你加入我們!”
並且,他還給了韓羽一個大大的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