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時期的明朝,內憂外患不斷。
其中內憂最主要的便是天災。
北方地區的乾旱和南方地區的洪澇交替出現,再加上瘟疫與饑荒的不斷蔓延,即便是一個鼎盛的王朝遇到這樣的極端天災,那也會被削弱一大部分實力,何況是明末這種危如累卵的朝廷。
再加上朝廷內部的傾軋,官員的貪腐,全國各地的土地兼併,衛所制度徹底崩壞等一系列人為原因,這才導致整個王朝走向覆滅。
只不過說是王朝覆滅,可真正覆滅除了朱家外,其他的全都是普通老百姓。
絕大多數有錢人,那可是一點事兒也沒有,反倒是樂見其成。
畢竟一個王朝的覆滅迎接著一個王朝的新創,等同於給他們開啟了第二道斂財的缺口。
於是想要保住岌岌可危的大明朝,向豪紳伸手,便是不二法門。
袁崇煥在薊遼時這麼幹過,數年以後的孫傳庭在陝西這麼幹過,此刻的韓羽當然也是這麼幹的。
只不過韓羽的做法與他們二位有著明顯的區別,那就是整個過程儘量簡潔,彎彎繞繞的表面過場不必太多。
有了在李家的經驗,韓羽如法炮製的又“走訪”了幾個大戶。
但因為這裡畢竟靠近張家口,所以此地的豪紳大戶算不得多。
韓羽不得不率領親衛在附近的幾個縣城來回奔波。
這一日,韓羽來到一個楊姓大戶的家中。
楊家老爺是個三十來歲的中年漢子,名叫楊闕,形容清雋,看上去十分儒雅。
當韓羽進來提出要他意思意思時,出乎韓羽預料的是,這一次並未如他所願。
“早就聽聞兵部職方司郎中餘大成餘大人正在四處奔波,為即將入關的蒙古人籌措軍餉,想來便是大人了吧?”
沒等韓羽自保家門,楊闕先一步得到了訊息。
他若無其事的說著,臉上波瀾不驚,好似根本沒有將韓羽這個兵部郎中看在眼裡。
韓羽見狀,也不狡辯,淡淡道:
“既然楊老爺知道本官的來歷,那還請老爺慷慨解囊,以解朝廷憂患。”
可誰知楊闕聞聲,只冷冷一笑道:
“自古以來還從未聽說朝廷的軍餉需要從百姓這兒收刮的,大人在朝為官,是不是不太清楚我們這些普通百姓如何過活啊?”
“嗯......想來也是,大人身居高位,自然不懂百姓之苦。”
他和普通百姓還是有區別的,只是這種區別在他看來,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韓羽“哦”了一聲,納悶道:
“楊老爺此言何意?”
楊闕瞥了他一眼,臉上帶著三分不屑,七分冷漠的道:
“這些年朝廷收刮的民脂民膏早已不計其數,民間百姓還有的,不過是家徒四壁。”
“即便是我這等靠著祖上產業苟活至今的,那也是堪堪餬口,從我們這兒收繳軍餉,豈非等同於逼著我們去死?”
“大人這樣做,可是在壞朝廷的根基啊。”
聽到這最後一句話,韓羽當即意識到遇到對手了。
這楊闕,有兩把刷子。
且不說韓羽此舉本就有違國法,而一旦事情鬧大,傳揚出去,本就在民間已經沒什麼威信的朝廷頓時顏面掃地,百姓心目中的高臺也會瞬間崩塌。
最終結果與後來所發生的事將會如出一轍,遍地狼煙,旗幟四起。
即便是韓羽,也不得謹慎應對。
不過韓羽想了想,又覺得他這話說的不對。
“朝廷還有根基麼?”
他看著楊闕問道。
時到如今,朝廷的那點威信不是早讓女真人給一掃而空了?
現在的朝廷,當真還有威信,還有根基麼?
楊闕冷聲道: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