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美國縱觀全國,發現只有西班牙這個日落帝國還能再薅一把,其中最讓美國位於美國眼饞的就是位於自家門口的古巴。
因此,在緬因號爆炸之後,”記住緬因號“的口號在美國政府和媒體的推動下,在美國愈演愈烈,以此事件為導火索,在西班牙率先宣戰的情況下,兩國在4月末正式進入戰爭狀態。
對於這場戰爭,歐洲列強的態度就不向對日本那樣統一了,而是出現了分裂,以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大陸國家普遍支援西班牙,其中德國甚至公開表示要進行干涉,幫助西班牙戰勝美國。
但孤懸海外的英國卻對這個在幾年前剛剛挑釁自己的“逆子”表示了口頭上的鼓勵,並繼續慫恿地區國家——中國,或者說東南巡閱府介入該事。
這一點其實很好理解,一方面,雖然美國現如今是世界頭號工業強國,但由於外交、軍事等一系列的影響,其在英國眼中的威脅遠不及法德俄等國。
另一方面,英國要維護遠東地區的均勢,尤其是海上均勢,在東南亞地區,法國海軍孱弱,能和東南巡閱府較勁的海上力量只有英國自己,這對於英國來說是難以接受的,因此,英國希望將美國引入遠東地區,利用美國製衡東南巡閱府在東南亞的海軍力量。
但東南對於列強一致的日本都愛答不理,又怎麼可能跑去菲律賓跟美國人對峙呢?
但耐不住英國和德國的一再勸說,東南海軍南洋艦隊還是加大了南海地區的巡航力度,但依然未做出明確的回覆。
4月27日,由杜威少將指揮的亞洲分艦隊駛離香港,出發襲擊了馬尼拉灣的甲米地錨地。
杜威艦隊擁有4艘3000噸以上的巡洋艦和2艘炮艦,而西班牙方面卻只有7艘舊式巡洋艦,其中一艘開裂,一艘為木質巡洋艦,另外五艘老式巡洋艦僅1100噸,無論是6英寸主炮的數量還是一次艦炮齊射的彈藥量均只有杜威艦隊的1/3。
由於實力上相差懸殊,美西之間的戰事從一開始就呈現出一邊倒的態勢,美軍在各戰場上都是以微弱的代價便取得了大勝,成功擊沉西班牙三艘巡洋艦,重傷三艘,開始了對馬尼拉灣的封鎖。
但就在此時,德國的艦隊抵達了馬尼拉灣,這支艦隊對於美國人來說是相當的麻煩,因為德國人竟然將遠東艦隊的旗艦魏森堡號戰列艦也帶到菲律賓來了,一同前來的還有1864噸的鸕鷀號無防護巡洋艦和4271噸的伊倫娜號防護巡洋艦,這一艦隊的行動瞬間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
尤其是杜威,面對強大的德國艦隊,他甚至拿不準是否要進一步進攻馬尼拉。
但好在英國人很快替他解了圍,英國將百夫長號戰列艦調來了馬尼拉,並公開表示支援美國人的行動。
然而,德國政府的犟脾氣可不吃英國人那一套,在德皇威廉二世的指令下,德國遠東艦隊司令迪特里希海軍中將從日本抽調了數艘軍艦以及上千名德國陸戰或陸軍士兵,並開始與島上的西班牙人展開聯絡,使得美軍的封鎖變得極為尷尬。
在雙方僵持中,左念微接見了英國大使。
“左先生,貴方作為遠東地區的大國,理應擔負起責任,不應當讓戰火繼續在這裡燃燒,這是災難。”
“很抱歉,歐根那先生,我國並非是該戰爭的相關方,無權對戰爭指手畫腳。”左念微搖了搖頭。
“可貴方剛剛還在譴責沙俄在日本的行動。”
“我國一向愛好和平,不希望看到本地區發生任何的慘劇,沙俄的殘忍屠殺已經超出了人類的認知,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左念微繼續拒絕到,“而我們相信美方能夠控制局面,不會將戰火蔓延開。”
“那貴方不擔心當地的華人嗎?”歐根那看著好話捧不起左念微,轉而將話頭放到了銘感問題上。
“這是我國內政,東南巡閱府自會處理妥當。”左念微並沒有回答這個問題,而是向歐根那問道,“相比與我國,貴國在東南亞擁有最大的話語權,是東南亞各方勢力公認的法官,那貴國為何不願意表達出自己的態度呢?”
對於左念微來說,虧本生意是不可能做的,美國進入遠東對於東南來說是個麻煩,但英國很明顯是要玩離岸平衡,如果現在東南介入進去,搞不好就要與美國真刀真槍的幹上一仗。
雖說美國海軍是綠水部隊,遠洋主力艦隻有三艘,其中兩艘還是去年剛剛服役的,其實力不足為懼,但這並不代表左念微願意與美國發生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