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在折騰了許久之後,光緒十一年(1885年)十二月,南洋水師南琛艦管帶薩鎮冰與開濟艦幫帶陳英,準備啟程赴英督造寧海、平海兩艘軍艦。
是的,就是薩鎮冰,他在這個位面並沒有前往天津水師學堂擔任教習,而是留在了南洋水師。
由於左念微帶來的蝴蝶效應,歷史的軌跡已經不同,重點就體現在人事變遷上。
光緒三年(1877年),左孝威從船政水師帶走了海東雲、湄雲、福星三艘戰艦,調至上海,建立上海南洋艦隊,又向船政訂購了開濟木殼巡洋艦,向德國訂購了南琛、南瑞兩艘鋼甲巡洋艦。
而沈葆楨則在左宗棠的示意下,在光緒元年創辦了江寧南洋艦隊,這支艦隊一共有十二艘戰艦,除了海安級與威遠級為巡洋艦以外,其他的均是蚊子船或者岸防炮艦。
兩支艦隊在光緒五年(1879年)合併,成立了南洋水師。
其中,左孝威當初從船政帶走的幾艘戰艦裡面可是有大禮包啊!
海東雲號炮艦的時任管帶是鄧世昌,湄雲號炮艦的時任幫帶是陳英,福星號總教習為黃建勳。
江寧艦隊中,澄慶號炮艦的幫帶是薩鎮冰。
這時正好是沈葆楨任兩江總督,左孝威任浙江巡撫的時期,這幾人的才學在南洋水師很快就得到了發掘。
鄧世昌、薩鎮冰和黃建勳這三位自不必提,陳英雖然相比於前幾位來說,默默無聞。
歷史上,他曾擔任福星號的管帶,在中法戰爭中表現出色,但由於戰力懸殊,全艦七十一人全部陣亡,無一生還。
而現在,鄧世昌在南洋旗艦開濟艦擔任管帶,陳英任幫帶,薩鎮冰擔任南琛艦管帶,黃建勳擔任南瑞艦管帶,成為了南洋海軍的骨幹力量。
而今天,正好是左念微代表左孝威來送別薩鎮冰與陳英。
站在閩江頭,薩鎮冰和陳英兩人正穿著海軍軍裝,筆直的站在碼頭上,等待著左念微。
南洋水師的軍服設計參考了西方軍服的設計理念,但是在款式上仍然屬於帶著滿清風格,採用了對襟式的設計,一字盤扣改為單排銅紐扣。
軍官服採用海軍藍,春秋兩季使用線絨,夏季採用寶紗,冬天使用厚重禦寒的呢絨。頭戴德式大簷帽,軍靴採用傳統的薄底皮質戰靴。軍官著裝時須腰束皮帶,攜帶指揮刀。
整體的衣服和西方的海軍制服接近,不過在領口、衣襟、下襬等處都裝飾有傳統的鑲邊和雲頭圖案,夏季用黑色綢緞製成,其他季節用黑絨布。
相比於西式軍裝,南洋海軍制服在肩頭和領口,以一些顏色、圖案和橫豎槓表示軍人的軍銜和兵種。
南洋海軍制服和陸軍制服都是由左念微親自把關,請了蘇州、杭州、江寧和普魯士、英國的服裝設計師共同設計,大致情況介於北洋水師1888式制服和宣統1909式制服之間,沒有完全西化,但也沒有了寬袍馬褂和小帽。
穿在身上,相較於其他軍隊要精神許多,當然,要是沒有後面的辮子,那看著就順眼多了,同時也會方便很多。
薩鎮冰身材高大,一臉正氣,陳英身材瘦弱,頗有書生氣質。
“鼎銘,惠貽,我來遲了些,見諒。”左念微下馬朝著兩人招了招手。
鼎銘是薩鎮冰的字,惠貽是陳英的字。
剛才,左念微在魏瀚那裡聽取了關於龍威艦的設計情況的彙報,剛結束就趕來了碼頭。
這些天左念微漸漸開始忙起來了,福州船政局的重建工作進展的並不順利,其中以法國人夏爾杜業爾為首的法國顧問團最難處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