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12章 1885,大時代的開幕式

剛出門,左念微就看到了天上已經開始飄雪了,左念微從警衛員手中接過斗篷,披在了身上。

左念微伸出手,幾片雪花落到了左念微的手上。

如今又是小冰河期,即便是福建廣東都時不時的會飄上一陣雪。

“唉,多事之秋啊。”左念微又想到了之前得到的情報。

西曆1885年,清光緒十一年,對於東西方來說,都是一個不同凡響的一年。

在這個平行世界中的這一年裡,發生了不少重要的事件,將會影響到的這個世界未來的走向。

在西方世界,自上一年晚些時候起,德國的宰相俾斯麥侯爵召集了十餘國的代表,彙集一堂。由其主持召開了,第二次柏林會議。

這是一場殖民者的集會,是一場分割非洲的大會。與會各方為了自家利益,爭吵不休。直到1885年2月底,才經過妥協簽署了《總決議書》。

根據這部長達六萬多字,包括三十八項條款的決議,列強們劃分了非洲中部的勢力範圍,確定了在非洲拓展殖民地的共同準則,和行為標準。

這次會議還公開承認了,列強侵略和瓜分非洲的“合法性”,為其侵略行徑提供了依據。也由此掀起歐洲列強瓜分非洲的高潮。

同樣是在1885年,法國為了慶賀美國獨立一百週年,專門贈送給美國人的禮物——自由女神像,運抵了紐約。

在東方,中法戰爭的爆發對兩國都產生的巨大的影響。

而透過這場對法戰爭,清廷再度意識到了海防的重要性。為加強東南海疆防務,於這一年下詔在臺灣設定行省,由劉銘傳任首任臺灣巡撫。

在京城,為了統一海防管理,清廷專門設立了總理海軍事務衙門。

以恭親王奕訢為總理大臣,以醇親王奕譞、南洋大臣左宗棠為會辦,李鴻章、善慶和曾紀澤為幫辦。

以此為起點,開始整頓滿清海防,大力購置西洋船艦,加速了滿清海軍,特別是北洋艦隊及南洋艦隊的建設。

但這些舉措並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也無法阻止列強對滿清及其周邊持續已久的入侵。

還是今年,英國發動了第三次英緬戰爭,幾個星期後攻入曼德勒,俘虜貢榜王朝國王錫袍及王后。

英國終於吞併了整個緬甸,並透過外交施壓,迫使清廷接受了這個結果。

而海對面的日本,也在這一年間動作頻頻。

日本明治政府在1885年進行了改革,開始實行仿效西方的內閣制,伊藤博文就任首任首相。

同一年,福澤諭吉正式發表了《脫亞論》,倡導日本要“脫亞入歐”,真實含義是要和歐洲列強一起侵略東亞的鄰邦,這在日本國內再度掀起了一輪向周邊擴張的論潮。

仍然是在這一年,日本經過連續多年來對朝鮮的不斷滲透,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效。

透過與清廷和朝鮮簽訂的新條約,日本在朝已經處在了幾乎與滿清同等的地位。

由此,清日之間因朝鮮問題,已將彼此視為了最重要的假想敵。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