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甲申易樞後,主和派的漸漸起勢,並逐漸佔了大頭,但這時候的滿清早已經是政令不出紫禁城,能不能執行,一半看天津,一半看地方,而在這背後又是洋人。
但這都算是中央的事情,左念微現在還沒有資格去想這些事情,也不會與紫禁城裡的那群蟲豸去幹瞪眼。
現在的天下說白了就是藩鎮割據,北洋是最大的藩鎮,可稱滿清第一強藩,南洋第二,但南洋只能算是一個藩鎮集合體,左、劉、張、沈幾派各執一端,至於剩下的,都沒什麼說的必要。
但偏偏是這藩鎮還不能擺到明面上來,不然就要留下把柄。
左念微對這個局勢認知的很清楚,所以他最關心的一直都是兩件很隱秘的事情,軍隊和船政。
如果要在洋務企業中評個一二三,那左宗棠創辦的福州船政局當屬第一,儘管規模比不上江南製造總局,但綜合程度和研發能力都要超過江南製造總局,而且船政大臣中也多有開明官僚。
而左念微這幾年所做的事情其實就是在補全兩件事情,第一個是鼓勵研發,在一定程度上保護研發,另一個就是促進建立學堂。
船政本身就有好幾個學堂,什麼水師學堂、船政學堂,後面又開辦了陸軍學堂,為籌備楚軍的建立打下了基礎。
不過這些事情出面的都是左宗棠和其他官員,左念微只是在背後推動而已,畢竟左念微年紀太小了,還不足以任職。
除了船政,另外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事情,是整個左家,乃至南洋的根本之一——南洋陸軍,或者叫新楚軍。
這支陸軍共計八千人,暫時掛的名號是福州巡防團練和船政護衛隊,步兵由德國人訓練,少部分軍官來自德國軍校培訓,其餘軍官均出自船政陸軍學堂,包括步隊、馬隊、炮隊和工隊,是一支近代陸軍,按照左念微的設想,這應該是一支標準的混成旅。
而騎兵軍官中有幾位留學法國,還有數百從甘陝抽調來的精銳騎兵組成,在東南是相當有威懾力。
這一支近代陸軍成立時間不到三年,主官正是左念微,從軍官到士兵都很新,這是一個缺點,但更是一個優點,因為年輕人接受知識快,接受新思想也快,這點是左念微特別向左宗棠要求的。
而左宗棠對這支部隊也十分看重,要錢給錢,要人給人,要槍給槍,要炮給炮,而左念微也沒有辜負左宗棠。
在組建部隊之前,十五歲的左念微親赴德國留學,進入了柏林軍事學院,事實上當時左宗棠比較中意的是桑赫斯特和聖西爾,但前者不願意收左念微,哪怕是速成班都不大情願,至於聖西爾,也因為一系列原因最後也沒有去成。同批留學軍官還有十八人,三人去了法國,剩下人都去了德國。
有了這批骨幹力量,再加上在法國和德國聘請的教官,左念微很快就把這個軍隊的架子搭起來了,而且左念微還把這支軍隊當成了架子師,所有計程車兵都是按準士官的身份去培養的,因此這支軍隊也很燒錢。
南洋十幾支部隊的從各種地方籌措的經費,一半都進了新楚軍,一年花費近五十萬兩銀子,左宗棠要不是知道自己的孫子不會貪汙,恐怕都要懷疑這支軍隊到是什麼情況了。
當然,擴軍是遲早的,所以左念微在新楚軍初見成效後,也開始謀劃怎麼賺錢。
但還沒等左念微有個什麼想法,朝廷就傳來了一堆訊息,讓左念微也腦子有點發懵。
“爹,你怎麼回來了?”
左念微本來人還在軍營裡,就接到了親兵的訊息,說左孝威回福州了。
“沒看邸報啊?”左孝威坐在亭子裡,抿了口茶。
“沒看,我這些天都在軍營裡,想著要是爺爺需要,我新楚軍就替他老人家去安南幹法國鬼子。”左念微打心底不喜歡馬褂和滿清官服,自從新楚軍有了近代軍裝之後,左念微就天天穿著軍裝,成天窩在軍營和陸軍學堂裡面。
“哼,就憑你?和你營裡面那群毛孩子?省省吧,朝廷準備議和了,已經派李鴻章去和法蘭西人談了,英吉利人和美利堅人也在旁邊撮合呢。”左孝威對此並沒有什麼意外,遲早是要和的,法國畢竟是列強。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