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祖左宗棠

第573章 衝灘!

“通知第五編隊,準備執行登陸作戰任務。”

戰列艦的炮擊陣位位於15公里至18公里之間,負責壓制美軍的重型火炮,掩護登陸艦靠近的任務則交給巡洋艦和驅逐艦們。

“鈞座,我部已做好準備。”一名參謀走出了“錢塘江”號兩棲指揮艦的艦橋,縱隊司令徐前希正站在外平臺上觀察岸邊的情況。

“好,我知道了。”徐前希點了點頭,放下望遠鏡,道,“命令如下:八點半,第一梯隊對甲、乙灘頭展開登陸;十點整,第二梯隊跟進;十點三刻,第三梯隊對丙灘頭實施登陸。”

“是......”參謀剛剛應了一句,只聽見遠處傳來一陣巨響。

7時345分,第一編隊中的戰列艦正式開始對岸炮擊。

戰列艦主炮的咆哮響徹雲霄,巨大的爆風在海面上掀起波瀾,356mm或者406mm的高爆彈重重的砸向遠處的考愛島,炮彈落點伴隨著閃光,騰起大團的濃煙。

不同於凌晨時分的威懾炮擊,這次來的可是真傢伙了。

在此期間,幾艘掃雷艇冒險靠近海岸線開始排雷作業,搶灘工兵營緊隨其後,對近岸的障礙物進行爆破。

考愛島美軍或許是真的能沉得住氣,又或許是因為被炮火所壓制,先頭部隊沒有受到有組織的攻擊,準確來說,是沒有受到什麼炮擊。

8時11分,來自“辰星”號和“鎮星”號的四十餘架艦載機對考愛島的縱深陣地進行了猛烈的轟炸和掃射。

其中,部分飛機掛載白磷彈,負責在縱深製造煙幕,阻斷敵軍炮擊,同時利用燃燒阻礙敵軍行動。

期間,岸上的炮臺附近也陸續升起一些訊號彈,目前來看共有三座炮臺被完全破壞,其他的情況不明,但就時間而言,他們也基本上是沒有機會了,美軍步兵單位的支援大機率已經到了。

8時30分,隨著綠色訊號彈飛上藍天,登陸第一梯隊準時準點的啟程。

第一波登陸部隊由陸戰一旅二團的兩個營及兩個兩棲坦克連隊組成,二者分別負責甲、乙兩座灘頭。

自上而下俯視戰場,只見一整排一整排的登陸艇在向海岸線進發,留下一道道白色航跡,像一把巨大的梳子劃過海面。

當他們距離陸地還剩兩千多米時,四艘火力支援艦也掐準時機開始齊射,一發發火箭彈拖著尾焰,嘯叫著直奔登陸點縱深而去。

但大自然顯然不給面子,今天的潮汐情況遠稱不上好,今天的潮汐係數達到86,潮水湧動遠稱不上緩慢。

二月下旬,考愛島早半天的潮汐高點一般在4點~6點,今天是從5時15分左右開始退潮,到現在這個點,正好是退潮最快的時候。

潮水給國防軍帶來了一定的麻煩,攪亂了第一梯隊的秩序,許多登陸艇在其干擾下變得難以控制。

陸戰隊好不容易接近了岸邊,美軍炮兵也剛好在這個時候開火,一些施耐德1897型75mm野戰炮被佈置在近岸的碉堡中,作為直射火力。

火箭彈對於這些混凝土碉堡的削弱效果不佳,因此大部分都能開火。

75mm高爆彈直挺挺的飛向迫近灘頭的國防軍登陸艇,國防軍制式的步兵登陸艇前邊可放下的踏板為鋼製,僅能抵擋步機彈,面對75mm火炮的射擊肯定是擋不住的。

不斷有登陸艇被擊毀,倖存的官兵在落水以後不得不揹負著沉重的單兵裝備奮力泅渡。

甲灘頭的情況不容樂觀,但乙灘頭那邊倒是還不錯,也許是更接近炮臺,美軍這裡的炮火併不密集,主要是縱深陣地的射擊,一開始精準度有限不說,還很快找來了艦炮火力的壓制。

9時9分,一艘登陸艇衝上了灘頭,隨著艇艏踏板放下,一個排、四十多名官兵魚貫而出,迎著射來的子彈呈扇面散開,然後臥倒在地向最近的彈坑或掩體匍匐過去。

約四十分鐘後,乙灘頭逐漸有連隊級別的部隊完成集結,開始嘗試向縱深發展,但他們很快遭到美軍的阻擊而無法前進。

但這時候潮水又幫了乙灘頭一把,甲灘頭有一個排的三九式兩棲坦克被潮水衝開了方向結果跑到了乙灘頭來了,再加上已經登陸的一個己方的坦克排,這下子就有十輛兩棲坦克可以用了,顯著改善了灘頭的情況。

三九式兩棲坦克是從三五式改進而來的,重量增加了3.5噸,為了保證航行效能,改善了艏艉的船型結構,增加了浮筒,讓整個車看起來大了一圈。

火力也提高了很多,從一門12.8mm重機槍改為了一門32倍徑47mm火炮,這門火炮設計時的主要目的是協助步兵反工事,因此穿甲效能一般,比德國人的37mm反坦克炮還要弱一點,但榴彈重量為2.4公斤,達到了57mm炮的水平。

兩棲坦克的裝甲也有所提升,正面裝甲為25mm,抵擋常規的步機彈已經足夠了,只需要小心美軍的老乾媽,12.7mm重機槍在500米以內還是能夠打穿它的裝甲的。

在兩棲坦克的支援下,戰鬥工兵小隊與步兵分隊迅速向縱深挺進,使用無後坐力炮和炸藥破壞碉堡,逐步掃清障礙。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