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蘇念先去里正家看編好的成品墊子,瞧著手法跟質量沒什麼大問題。
“可以,香雲你做的很好。”這段時間,都是許香雲在驗收檢查鄉親們編的墊子。
聽到這話,許香雲不禁鬆了口氣,胸腔更是充斥著喜悅與滿足。
“工期有些趕,人手不夠,就去別的村找人做。”葉蘇唸對著出來送自己的許香雲道。
“嗯,我知道了。”許香雲高興的點頭。
跟許香雲又說了幾句,聽她說趙里正在蓋房子哪裡,葉蘇念背上簍子就往工地去。
本來院子裡是鴉雀無聲的,直到葉蘇念離開了,正在編墊子的嬸子大娘們才七嘴八舌的議論了起來:
“你瞧見了沒?”
“那麼大的半扇豬肉,那能瞧不見。”
“不止,還有大米!”幸好她男人去了蘇唸的工地幹活。
雖說葉蘇唸的工地只管一頓飯,可架不住油水多啊!
每天三菜一湯,兩個肉菜,一個素菜,最主要是午飯後,還能休息一個半小時,醒來上工又能喝解暑的綠豆湯或海帶豆腐湯。
“哎,你們聽說沒。”
“周家嗎?昨個蔣婆子都上週家去罵人了,誰不知道啊!”
“我不知道啊,你們跟我說說蔣婆子為啥要去周家罵人?”忙著編墊子,不怎麼串門的人連忙出聲。
知道的人,開始你一句我一言的說起了蔣婆子與周家的事。
蔣婆子之所以去周家罵人,那是因為周家明明說好的,一天管兩頓飯。
可到了工地幹活後,才知道,每天干活必須辰初(早上七點)就要到,酉時(本書是下午6點半)下班,不然就扣工錢或者沒晚飯吃。
若是這樣,也沒問題,畢竟鄉下人幹活都是早出晚歸的。
可問題是,周家的吃食跟不上啊!
煮的大米是陳年糙米不說,竟還頓頓煮成稀粥,菜更是隻有野菜或是海帶魚乾這些。
最多偶爾放些豬肉末跟野菜混在一起亂燉。
所以很多幹活的村民都吃不飽,導致在幹活時,沒什麼力氣。
以至於在扛青磚時,腳下不穩,摔傷了。
還有的則是因為下午幹活太陽大,中暑了。
而蔣婆子家最倒黴,老頭子摔傷,兒子中暑。
要不是蔣婆子去罵,她們都還不知道周家做人竟如此不地道。
更讓鄉親們覺得過分的是,周家對於這些摔傷、中暑的人,不說拿點吃食上門瞧瞧了。
竟還怪幹活的老漢年紀大,活不好乾幹,耽誤他們家蓋房子,還揚言說要扣工錢。
蔣婆子一聽這話,瞬間就氣炸了,直接跑去周家罵,說若是不給工錢,就讓周家的房子蓋不成。
最後,這事還是里正出面調停的,周家跟蔣婆子各退一步,工錢按照三十文一天算。
聽到這,有人唏噓,“可憐哦,蔣婆子要獨自照顧一大家子。”
家裡兩個能幹活的勞動力這會只能躺在床上修養,她兒媳又懷了身孕,這家裡的一些活,不得全落在蔣婆子身上。
“幸好我男人沒去幫周家蓋房子。”
“是啊!”有人贊同。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