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國風華

第16章 稅法定計

青苗法?

一條鞭法?

郭榮與王樸二人,目光中滿是困惑與不解,彷彿眼前所提及之物,是他們認知之外的陌生存在。“這東西究竟是何方神聖?”二人的心中不約而同地泛起了這樣的疑問,面上則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一抹茫然。他們相互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的眼中讀出了同樣的資訊——這詞彙,竟是前所未聞,新奇的令人心生好奇。

楊駿緩緩解釋道:“所謂青苗法,就是老百姓青黃不接時,以官府兜底的行為,售賣給百姓糧食,待老百姓豐收後付出一定利息,連本帶息將糧食收回來。

而一條鞭法呢,就是把各州縣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從而達到方便徵收稅款,同時使地方官員難於作弊,進而增加財政收入。”

楊駿說完後,看著郭榮與王樸二人沒有回應,只得是又提醒一句道:“侯爺、王主記,你們二人覺得如何?”

被這楊駿再次提醒後,郭榮這才反應過來道:“青苗法我覺得對清豐縣的事情可謂是對症下藥,至於你提到的一條鞭法,我一時間難以理解,王主記,你談談你的看法?”

王樸沉思一下後就出言問道:“楊……小哥兒,我有幾個疑問需要給你請教一番!”

“王主記客氣了,剛才我也說了,這是我的一些不成熟想法,還請王主記幫忙完善下!”

“一、青苗法的糧食是不是從縣的官倉內取出?百姓借出後歸還多少利息合適呢?二、你說的一條鞭法,按畝折算繳納銀兩,這個銀兩民間並不流通,若是被商人發現其中商機後,怕是會造成銀貴谷賤啊!”

楊駿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王樸來,不虧是周世宗最信任的心腹啊,這麼快就看到其中的問題來了!以楊駿對青苗法和一條鞭法的瞭解:青苗法在實行後,地方官員強行讓百姓向官府借貸,而且隨意提高利息,加上官吏為了邀功,額外還有名目繁多的勒索,百姓苦不堪言。這樣,青苗法就變質為官府輾轉放高利貸、收取利息的苛政。

而一條鞭法呢,民間在交稅的時候會將穀物等產出折算成銀子,所以要在繳納兩稅的時候集中向商人兌換,而商人藉此將銀價抬高,因此又被稱為殘民一條鞭。

“侯爺,王書記著實一眼看破玄機,青苗法的難點在於:一、借糧者誰人給與擔保,二、就是借出後的利息,我覺得提前訂好,下面不允許私自增添。至於一條鞭法,我覺得先在清豐縣進行試行,就是先實驗,就三千戶,真的到收稅時候,真有商人藉此將銀價抬高,官府也可以打擊,至於如果真的到大面積推廣的時候,我覺得定有可以解決的好辦法!”

王樸對於楊駿的話點頭稱讚道:“侯爺,楊駿的話,臣十分認可,朝廷的法令不是朝令夕改,可以在一縣之地先為試行,在實行中如果有什麼問題的話也能及時調整,待到完全成熟後可以大面積推廣,臣覺得可以在清豐縣實行!”

“王主記認同的話,那我倒有個主意,清豐縣如今不正好缺個縣令,不若楊老弟去清豐任職可好?”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