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豐縣城到了!”
聽到這話,車內正說這話的符銀盞立即看著外面,透過車窗,外面的景色盡收眼底,街邊槐樹舒展的枝葉搖曳著,灑下一片片斑駁的光影;幾家小吃店的攤主,此起彼伏的吆喝聲,透著濃濃的煙火氣息。
“可算到啦!”符銀盞喃喃自語,指尖不自覺地摩挲著衣角,聲音裡裹挾著一絲難以掩飾的激動。
此番,他們一行人悄然造訪,並未事先告知楊駿,就是想了解清豐在楊駿的掌舵之下,究竟經歷了怎樣的蛻變與風貌更迭。
一行人都是穿著便裝,郭榮與王樸兩人一馬當先的走在前面,不過,在後面的符銀盞敏銳地察覺到街邊人流如滾滾潮水,浩浩蕩蕩地朝著城東方向奔湧而去。她不免有些好奇,幾步就來到路過的一位老者身旁,脫口而出道:“老伯,我瞧大家都火急火燎地往東邊趕,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麼有趣的事呀?”
被拉著的老者,看了一眼符銀盞幾人的著裝,不由地解釋道:“嗨,看你們的裝扮,應該是過來的外地人吧,是我們的明府大人,在孝道街那邊做了一個全豬宴,這不大夥都去瞧瞧呢!”
“孝道街,好奇怪的名字啊!”
在這前面的王樸,不由自主地轉過身來,耐心解釋著:“這清豐縣啊,它的名字可是源自隋朝的一位大孝子——張清豐。因此,有了這條以他命名的街道,倒也是合情合理,不足為奇呢!”
“這位官人想來是讀書人吧,說得一點沒錯,我們縣因為張老爺而得名,而孝道街那邊,因張老爺故居而成為孝道文化街,後面逐步發展成現在繁華的街坊的!”
“老伯的話讓我又學到不少東西,這燒餅看著不錯,老伯來幾個燒餅唄!”
“好嘞,官人!”老伯臉上笑開了花,動作麻利地從熱氣騰騰的爐子裡夾出燒餅,“我這燒餅可大有淵源,傳承自張老爺的秘方!”
聽到這話,付銀盞頓時臉間帶著濃濃好奇心問道:“老伯,難道這燒餅還有什麼故事不成?”
“那可不是,據說孝子張老爺每日早起精心製作頭爐燒餅,然後恭敬地獻給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也從不將頭爐燒餅出售給他人,我們都稱作:張老爺頭爐燒餅敬孃親;話再說回我這燒餅,外皮焦黃、外酥裡軟,俺這可是祖上就跟著張老爺學做出來的!”
“哈哈,老伯你說的真有趣,喏,給你錢!”符銀盞臉上笑靨如花,眼眸彎成月牙,一邊說著,一邊從袖兜裡取出一錢碎角銀子,輕輕放在老伯滿是老繭的手上。
“咦,小娘子錢給多啦!”
老伯粗糙的手指捻過銅錢,花白的眉毛瞬間皺起,臉上滿是誠懇,趕忙把多餘的錢遞回去:“這燒餅不過三十個銅板,這幾個才多少?這可不能多拿你的錢。”
符銀盞見狀,非但沒有收回錢,反而把老伯的手推了回去,笑語盈盈:“老伯,您這燒餅不僅美味,還承載著張老爺的孝道故事,多給的錢,就當是聽故事的謝禮。如今能遇到像您這樣堅守傳統、本分老實的手藝人,實在難得。”
“謝小娘子賞!”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