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虞今日說是吐露心聲,其實也是宣洩心中的不滿。
他這一次是輸了,輸得乾乾淨淨,臉面丟了個乾乾淨淨。
可劉虞又能夠如何呢?
他不是傻子,這些人有的是黃巾之亂後才開始嶄露頭角,有的是討伐董卓才慢慢有了名氣。
可是他劉虞是真正在宦海之中沉淪了大半生。
這些傢伙見過的事情,他劉虞見過,這些小傢伙沒見過的事情,劉虞也見過。
這群小東西們都能夠看得出來的事情,他劉虞又怎麼可能看不出來?
袁本初當年敢直接請他當皇帝...劉虞怎麼可能不知道這是什麼意思,又怎麼可能不知道他們這群人心中到底想的是什麼。
劉虞看著面前的劉備和簡雍等人,很想“嘲諷”他們一句。
“老夫讓幽州大治的時候,你們還在家裡面撒尿活泥呢!”
所以劉虞什麼都知道,只不過劉虞從來沒想過和他們摻和進去。
諸侯...逐鹿...爭霸...劉虞看得清清楚楚,但是他不想和這些人一樣。
他從來不覺得自己是什麼諸侯。
他叫劉虞,是大漢的漢室宗親,是朝廷委任的大司馬,幽州牧,是要為幽州百姓尋求活路的地方官。
劉備這一路看過無數的慘劇,心中悲慼了一次又一次。
劉虞看到的比劉備更多,心中悲痛的次數也比劉備更多。
只不過劉虞沒有選擇他們選擇的路,他想做的是...在一地執政,保一方之民!
劉虞的目的很簡單,那就是讓幽州的百姓活下去,能夠在他的治理下更好,更安穩的活下去。
所以他容忍了公孫瓚一次又一次,也同樣因為劫掠百姓的事情,和公孫瓚交惡了一次又一次,最終導致了翻臉!
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劉虞自己也承認有些時候自己做的不妥。
但是對待百姓這件事情上,劉虞從來不認為自己錯了。
他很直白的告訴了劉備。
“這幽州真的經不起折騰,當年老夫為什麼要精簡軍隊,為什麼要將幽州的駐邊大軍都撤走。
是因為老夫以為烏桓人鮮卑人他們都是講道理的?
你真以為老夫是孔文舉和焦和那個廢物麼?
老夫是從邊疆走出來的,那群人什麼德行,老夫比他公孫瓚都要更加清楚。
老夫之所以這麼做,因為老夫清楚幽州的極限在哪裡!
幽州自古貧瘠,無論是駐邊的將士,還是公孫瓚想要爭奪河北的大軍,說到底...他們不都是人麼?
難道他們不需要吃飯麼?
幽州是什麼情況?
當年大漢還沒有動亂的時候,幽州需要從冀,青兩州每年抽調兩萬萬錢進入幽州,這才能夠保證幽州的百姓不會大量的餓死。
很多幽州的百姓,從出生到死亡,他們連一頓飽飯都沒吃到過,幽州就是這麼窮。
這種地方卻還要養育大量的駐邊將士,還要養育各地的兵馬,甚至還要養育一些無能卻只知道奢靡享受的官員。
怎麼養?拿命去養麼?
一名百姓從出生開始,看到的就是無論自己怎麼努力,自己最終都逃不出餓死的命運。
你讓他們耕種...他們寧可劫掠,去做匪,去做惡事,最後換來一個痛快的死,總好過耕種了一輩子最後把自己餓死了強!
老夫精簡將士,抽離邊軍,但是卻留下了對整個烏桓乃至幽州塞外胡人最為畏懼的公孫瓚。
就是為了減少百姓身上的壓力。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