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蛇秘事:我當捕蛇人的那些年

第85章 出馬虺蛇

王所長思考片刻,緩緩說道:“這案子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我從頭開始說吧,讓你們聽的明白。”

淳沅,淳祈街道,是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

這個地方跟‘蛇’有不解之緣。

相傳,在古代,淳祈這片地方出現了一條非常特殊的蛇,劇毒無比、世所罕見。

人們稱之為‘虺’(hui,三聲,讀音同‘悔’,古代文獻中常來代指毒蛇)。

被虺蛇咬傷,會胡言亂語、看見幻象,在瘋狂中害人害己,終喪失性命。

當時有不少百姓被虺蛇咬傷,先傷家人、後傷自己,導致全家性命無一存活,常常發生滅門慘案。

百姓忌憚並憎恨虺蛇,就自發成立捕蛇隊。

捕蛇、殺蛇。

可他們殺了很多蛇,就是找不到、殺不死虺蛇,還經常有人被虺蛇咬傷,導致全家滅門。

虺蛇神出鬼沒,難以防範。

百姓苦不堪言。

直到有一天,淳祈來了一名薩滿巫師,他告訴當地百姓:虺蛇並不是普通的蛇,而是修煉成精的‘仙蛇’。

既是仙蛇,尋常手段自然是殺不死的。

不過,那薩滿巫師自稱有辦法跟虺蛇達成契約,讓虺蛇附體,成為虺蛇的出馬弟子。

如此一來,不光可以阻止虺蛇繼續害人,還能利用虺蛇的能力斷事、治病。

一舉兩得。

唯一的要求,就是當地百姓得為虺蛇修建祠堂、供奉香火,歲歲年年虔誠供拜。

百姓們別無他法,聽從薩滿巫師的建議去做。

結果非常可喜。

自從祠堂建立起來之後,就再也沒有發生過虺蛇咬人的事件。

與此同時,薩滿巫師作為虺蛇的出馬弟子,常常利用虺蛇的能力幫助當地百姓斷事治病,切實造福百姓。

危機解除不說,還獲得了好處。

百姓們很高興。

虺蛇的祠堂香火愈發的興旺,甚至方圓百里的百姓都會慕名而來,上香、磕頭、治病。

虺蛇,名揚遠播。

“停。”聽到這,閆磊實在是聽不下去,感覺很扯,像是在聽某個蹩腳的民俗靈異故事。

他皺著眉頭問道:“王所長,這出馬弟子什麼的我也有所耳聞。問題是,那不是東北那嘎達的風俗文化嗎?怎麼,咱江南水鄉也講這套?”

在東北那邊,有五大家仙的說法,意是指:狐(狐狸)、黃(黃鼠狼)、白(刺蝟)、柳(蛇)、灰(老鼠)。

民間普遍認為這五種動物是跟人類長期伴生的,屬於半妖半仙的異靈之物。

如果得罪了它們,會遭到報復。

倘若敬奉他們,則會得到福佑。

正因為如此,在東北民間會有供奉五大家仙的傳統,屬於華夏民俗文化的一部分。

並由此延展開出馬仙、出馬弟子的傳說。

至於世間是否真的存在出馬仙,‘狐黃白柳灰’是否真的擁有報復人類的‘妖術’,那就真真假假、眾說紛紜,根本沒有一個準確答案。

信則有,不信則無。

敬鬼神而遠之。

王所長聳了聳肩,說道:“據說當年的薩滿巫師,就是來自東北。”

難怪。

陳卓又問道:“這個故事跟案件有關係嗎?”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