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既然諸位大臣無異議,那麼這件事情就交給皇后跟朱愛卿去辦了。”
“要求,一律聽從皇后安排,方可穩定後宮三庭六院。”
呵…
穩定後宮…
看到皇上絲毫沒有考慮太后的意見。
令張昭越發覺得自己心中的猜想是對的。
如今皇上跟皇后的一唱一和,其目的已經很明顯。
想要藉機削弱太后的黨羽勢力。
越是這樣,越能證明皇帝心中的不安。
而看到太后依舊泰然自若,面無表情後,張昭心中猜想。
“看來,太后手中的東西分量很重嘛。”
下方同居第二排的文官中,走出了一位年輕官員。
“臣朱硯接旨,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諸愛卿可還有其他事上奏?”
這時,一道蒼老的聲音響起。
“皇上如今親政已五年,按王朝律法,後宮不得親政,還請皇上取消垂簾聽政一事。”
剎那間,太極殿中的文武百官一片譁然。
諸位大臣都能看出來。
如今太后好不容易被皇帝從軟禁中釋放出來。
結果剛出山就得到了這樣一條訊息?
這豈不是要將太后給逼上絕境?
雖說按照大靖律法。
皇帝尚未熟絡朝政之時,可由親信輔佐朝綱。
為此,先帝還特定為後世子孫設定了一個有關部門,聽雨閣。
其中皆是上一代的有功之臣,可為後世歷代皇帝輔佐之。
即使因疾病等各種緣由離世,其畫像也會掛在聽雨閣中,永遠流傳下去。
只不過,隨著這五年以來,皇上逐漸把控朝廷,這聽雨閣之中的大臣已是分崩離析。
有的告老還鄉,有的因傷病累積離世,更有甚者,被批鬥致死。
對此,朝中大臣皆心知肚明。
只因當今皇帝登基過於蹊蹺,不曾得到太后的認可。
太后歷經三代朝政,其勢力跟根基不容小覷。
皇帝有心動,一時也不能動之。
同樣的,陳太師亦是如此。
以至於,聽雨閣之中的這些大臣,自然而然成了當今皇帝首當其衝的眼中釘,肉中刺。
下一步就是陳太師。
單單這兩方勢力,就消耗了皇帝的五年時間。
如今聽雨閣已是年久失修,只剩下幾幅畫像尚且停留在其中。
而陳太師也被迫在京城的一處偏僻宅院中安度晚年。
單單這兩方勢力,就消耗了當今皇帝李承道的五年時間。
太后,也被變相軟禁起來。
從此太后與皇帝之間,可謂水火不相容。
很多大臣本以為這次上朝會敲打敲打太后。
誰知道,竟有如此勇士,演都不演了,直接當著太后的面上奏!
“我原本尋思上一位文官已經天下無敵了,沒想到有人比他還有勇氣。”
“這位,是何方人物?”
而此人,正是當朝丞相,如今文官之首的正一品大員,公孫謹。
他啊,那沒事了。
當今皇上能夠坐穩江山,朝廷內務一事,公孫謹佔據七成功勞。
於是,諸位大臣的目光紛紛移向了正垂簾聽政的太后。
如果第一名文官是試探,變相削弱了太后在後宮之中的分量跟權力。
那麼丞相公孫謹乾脆就等於將太后的權力給徹底瓦解。
這樣一來。
以長孫太后,陳太師為首的舊黨,將名存實亡。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