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不住誇讚。
“沒想到公孫丞相的字跡已經這麼好看了。”
“不錯,不錯嘛。”
“深得朕心啊。”
尤其是李承道看到添丁入家,火耗歸國的時候。
更是連連誇讚。
“好計策,好計策,不愧是我的愛卿啊。”
頭疼了李承道兩天的問題,在這一刻終於被解決了。
所謂火耗銀,賺的無非就是中間差的錢。
那麼。
自己把這一部分改成國家稅收,就可以了。
把暗裡改成明收,把人頭數改成田地數。
以此達到相對公平。
這讓李承道不由耳目一新。
早說可以這樣,自己還何必整夜整夜地倒騰大靖律法呢。
看到最後,李承道注意到。
“江州司馬一事,牽連甚大,還請皇上三思。”
“沒想到,朕的三弟,居然在朕的背後如此行事。”
曾幾何時,李萊陽是李承道最信任的一位同袍。
自己在得了天下後也沒有忘記把此人給提拔上來。
這還不夠麼?
“朕未得天下之時,朕信任你,重用你。”
養心殿中,李承道來回踱步,焦慮不安。
“朕得了天下後,朕依舊讓你活,給你分權。”
“如今,居然是你率先反朕。”
李承道突然回想起先帝對自己說過的一句話。
“承道,你將情義二字看的太重,遲早有一天,你會因為這兩個沉重的字眼而走不動道。”
“記住,承道,無情才可果斷,果斷才可繼承天道。”
李承道低著頭,彎著腰,身影有些顫抖地靠在柱子旁邊。
這一刻,李承道感覺自己身上揹負的東西好重。
那種感覺是。
李承道將其作為信仰,追隨一生的事情,如今居然要自己來親自打碎。
“好重,好沉重。”
“母后,這是兒臣迫不得已,出此下策。”
“莫要怪罪兒臣啊。”
看向翠微宮的方向,李承道雙目微紅,聲音哽咽。
“傳旨,宣江州司馬一人上朝,朕要與他喝酒觀月。”
“奴婢,遵命。”
李承道這個三弟最好喝酒。
只有一醉才能解千愁。
“不知,同樣知道事情真相的你,會怎麼做呢?”
李承道想起自己賜予尚方寶劍的張昭。
只有在李萊陽的判決上,沒有張昭的出謀劃策。
這反而激起了李承道的好奇心。
如果是他的話,情況會是什麼個情況呢?
再加上這兩條政策雖然不錯。
但是真的要落在實處,會很難。
李承道還需要像公孫丞相這樣剛正不阿的人來幫助自己。
於是,李承道再次傳令下去。
“傳,張昭,公孫謹丞相忙完了,儘快回宮。”
“最多三天,估計就差不多了吧。”
“奴婢,遵命。”
隨著這一個太監再退下,李承道的身旁突然變得冷冷清清。
“也不知道趙總管怎麼樣了。”
“幾天不見,朕還有點想他了呢。”
“這件事情,會不會跟你有關係呢?”
根據李承道身旁第一侍衛,九兒的情報來講。
在李萊陽回江州之前,一直在趙總管的府邸廝混呢。
“不清不楚,不明不白,你們這種,可讓朕不放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