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南府的災情中,他們三大書院學士的表現,南府百姓都看在眼裡,只有這樣的書院,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書院。
而他們也認識到,書院存在的真正意義,教書育人,造福一方。
書院不再是修行為主,而是德行與文術並重,做人與治學結合。
修術先修德,踐行聖人學問。
這幾個書院院長的話,頓時引起了許多人的共鳴,包括那些文人學士。
他們始終認為,文道真解上說的沒錯,文道之下皆螻蟻。
可現在朝廷因為他們讀書人,不小心踩死了幾隻螞蟻,就要對他們動刀動槍的滅文心,這誰受得了?
書院廣場上,陳敬芝與鄧太阿以及滕王和魏忠君等朝廷的人,這時候一個個黑著一張臉。
他們倒想看看,聖院聖主,打算如何應對朝廷這一律法!
孔宗子聽後微微頷首,略一思考說道:“過去聖院與朝廷始終保持著一定的平衡,彼此間井水不犯河水,聖院不會插手民間之事,朝廷也不得插手聖院之事……”
“朝廷有律法,聖院也有聖裁。”
“但後來發生了一些事,導致文道規則紊亂,聖裁有過幾次出錯,我們針對朝廷不法官吏的手段,被大大削弱。”
“聖裁源自文道規則,聖院昌隆,文道規則自會完善,這次聖會擇選出的新聖子,必將會凝聚文運,使聖院昌隆千秋……”
孔宗子對此很有信心。
之前聖裁出問題,那是朝廷出了個繼承浩然正氣的太子,剝奪了聖院文運,使得規則紊亂。
但這次……易臨成為聖院新的聖子,文運凝聚,規則自會完善。
那時候朝廷的律法,就會對文人學士沒有多大的傷害。
因為朝廷針對文人學士的律法,最終還是需要人去執行。
而朝廷的人,一旦傷害文人學士,聖裁便會直接讓朝廷執行律法的人,受到相應的制裁。
這就是朝廷與聖院間的一種平衡。
陳敬芝與滕王等人,眉頭微挑,不由地好奇,聖院挑選的什麼聖子,能夠讓聖院凝聚文運?
這世上,還有跟太子殿下這種不相伯仲的奇才嗎?
“聖主威武!”
眾書院院長,這時候才放下心來,但有人這時候忍不住好奇問道:“新的聖子候選人都有誰?”
孔宗子也不隱瞞,笑看著眾書院院長說道:“候選人有兩個!”
李一博內心一動。
糟糕!有兩個?對方是誰?
他從來沒聽李東洋說過,萬一是孔宗子的弟子,那自己就算有爺的詩壓陣,也不一定能夠勝出。
還有就是自己就算成為了聖子,也不見得能為聖院凝聚文運,所以說……聖子之位,有點懸啊。
李東洋皺了皺眉頭,嘀咕道:“老師怎麼回事?”
有書院院長呼吸急促起來,問道:“哪兩個?”
“聖子候選人的選出,是個極其複雜的過程,經過幾大聖子與各院院長的舉薦,候選人分別是天樞院的李一博,以及……太山書院的易臨!”
孔宗子臉上帶著一抹笑容,如果不是為了走走過場,他會當場宣佈聖子人選就是易臨,那李一博……差易臨太多了。
“易臨?”
“誰是易臨?”
“李一博此人倒是熟悉,以前大詔太子身邊的書童……他當聖子,我不贊成!”
書院廣場上,眾人紛紛議論起來,對李一博表示不屑,但卻對那個名叫易臨的人,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倒是李一博眼珠子猛地一瞪。
陳敬芝與鄧彬以及滕王等人,也感到一陣發懵。
孔宗子……他是認真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