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蟒雀吞龍,開局娶了鄒氏

第107章 劉備皇后,也獻給姜耀

“稱王?”

魯肅先是微微一愕,隨即大禮參拜,道:“上將軍麾下千萬子民,數十萬虎賁,威壓天下。上將軍刻崖北海,為華夏拓地三州,功蓋天下。如此功業,非王位無以顯上將軍尊榮,非王位無以孚千萬子民之望!外臣肅,代吾主,代東吳,為上將軍賀,為天策軍賀!”

姜耀雙手虛扶,道:“子敬免禮。吾這次稱王,不僅僅是要對天策軍有個交待,而且要對華夏有個交代。所以,東吳務必要派真正能代表吳主孫仲謀的重臣參加。”

姜耀稱王,當然不是他一個人的事。甚至可以說,天下比姜耀自己,盼望姜耀稱王的人多了去了。

比如姜耀麾下那些重臣吧,一個封侯的都沒有,能不盼著這天嗎?

其他官員呢?天策府成立,雖然也算建制了。但是,比起王府成立,論起名正言順來,可就差遠了。而且,天策府最高將領才是上將軍,這些臣子能獲得多高的官職?一個蘿蔔一個坑,姜耀稱王,他們的官職才能更進一步。

即便對天策府治下的百姓來說,如此重大的時刻,按慣例也會給平民百姓一些好處,以賀新王登基。

所以,姜耀說,這是對天策軍有個交代。

至於姜耀說對華夏有個交代,那肯定是,稱王之時,會對天下諸侯有重要的事情要宣佈了,所以讓東吳派能代表孫權的重臣參加。

“外臣明白。呃……”魯肅忽然想起一件事來,道:“上將軍在洛陽稱王,是想遷都洛陽嗎?

姜耀微微搖頭,道:“並非如此,長安仍然是我天策軍的都城。不過,這次吾僅僅是稱王嘛,整好洛陽新城建成,就在洛陽吧。”

僅僅是稱王?

那下一步,豈不是要在長安稱帝?

這話如果是從別人口中發出,魯肅肯定會認為,狂妄至極。不過,從姜耀口中發出,魯肅也只能認為,非常合情合理——別說姜耀將來稱帝了,就是現在姜耀稱帝,天下又何人能阻止?

事實上,姜耀是想建四個都城,國都長安,神都洛陽,中都泰西封,西都羅馬。長安是天策軍中樞所在,安全第一,管制非常嚴重。管制一嚴重,經濟方面的成就就有限了。在姜耀的計劃中,洛陽以後就是華夏經濟中心,向天下人彰顯天策軍軟實力的地方。

另外,姜耀以後會在安息的泰西封設一個都城,管理中亞和西亞,稱中都。在羅馬設一個都城管理歐洲,稱西都。

不管怎麼說吧,天策軍和東吳的協議達成,公告天下。

……

……

三日後,宜都郡,夷道縣。

也就是劉備東征荊州的大軍,中軍所在。

“唉!”

隨著一聲長嘆,劉備將一盞酒一飲而盡。

酒入愁腸愁更愁,一盞酒下肚,劉備的眉頭更加緊蹙。

沒辦法,他實在是太鬱悶了。

甘氏,糜氏,都被姜耀搶走不說,本來東吳答應的好好的孫尚香,現在也歸了姜耀。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地盤啊!

在這場荊州爭奪戰中,曹操割了一個兗州,就全身而退。東吳富庶,割一個郡給姜耀,姜耀應該能滿足吧?而且,東吳佔據了揚州和半個交州,割讓一郡,似乎並不是不能忍受。

但是,劉備呢?麾下僅僅五郡,割讓一郡,簡直能讓劉備肉疼死。非但如此,割讓一郡,姜耀就能滿足嗎?那可不一定。

說直白一點,如今華夏數得著的諸侯,除了姜耀之外,就是曹操、孫權和他劉備了。這裡面,劉備的勢力最弱。姜耀好不容易有了合適的藉口,不滅劉備滅誰?

難道,辛辛苦苦打下的基業,就這樣失去?

難道,他劉備奔波勞苦了大半輩子,這這樣全部成空?!

不甘心,真的不甘心啊!

後悔,真是後悔啊!

早知今日,他得了姜耀的書信之後,就會乖乖把侵佔的荊州土地讓出來,就會乖乖把長江中的水師撤走。如此一來,不但麾下的水師完好無損,而且完全沒有今日之難。

當初,怎麼就利令智昏,一定要把曹操的十七萬大軍,留在江南不可呢?怎麼就那麼自不量力地,寫信挑釁姜耀呢?怎麼就那麼剛愎自用,沒有聽軍師諸葛亮勸阻的意見呢?

事到如今,劉備真是悔得腸子都青了。

當然了,再後悔也沒用。

他一盞酒接一盞酒的下肚,既懼且悔,還甚不甘心,心頭烏雲密佈,一片灰暗。

不過,也正在這時……

蹬蹬蹬~~

隨著一陣急催的腳步聲,諸葛亮快步走入了屋內,手持一份公文,道:“主公,大喜!天下的喜事啊!”

“哦?喜事?”劉備醉眼朦朧地抬起頭,嘴角勾起一抹苦笑:“事到如今,吾難道,還能有什麼喜事?”

諸葛亮走上前,將公文遞到劉備手中,聲音堅定而有力:“東吳已與天策軍的姜耀達成協議,無需割讓寸土,只需獻上糧食與美人。這難道不是天下之大喜嗎?”

“啊?果真如此?”

劉備大喜過望,精神陡然亢奮起來,連酒都醒了一半。

趕緊拿起那公文來,仔細觀瞧。

但見可不是嗎?

這公文裡面說得清清楚楚,姜耀正式公告天下,多虧了吳主孫權的妹子孫尚香苦苦求情,姜耀願意網開一面……

“看來孫權把孫尚香獻給姜耀,起到了大作用啊!”劉備羨慕嫉妒恨,道:“孫尚香的枕頭風這麼一吹,就真的不需要向姜耀進獻任何土地了?“

“天策軍既然都公告天下了,當然不可能有假。主公……”

頓了頓,諸葛亮的面色前所未有的嚴肅起來,目光灼灼地看著劉備:“天下大勢,浩浩湯湯,順之者昌,逆之者亡。咱們,必須要看清楚大勢啊!”

“大勢?那孔明你以為,如今這天下大勢為何?”

諸葛亮道:“很顯然,如今的天下大勢,就是天策軍姜耀的風頭一時無兩。哪方勢力,和姜耀交好,就會逐漸興旺起來。哪方勢力,和姜耀交惡,就會逐漸衰落。比如曹操吧,之前和姜耀交好,不但擊敗了宿敵袁紹,還擁有了六州之地。如今,一旦交惡呢?就失去了一州一郡之地。主公,前車之鑑,不可不察啊!”

“所以……”

劉備沉默了片刻,終於下定了決心:“軍師的意思,吾明白了。所以,咱們也向姜耀獻美求和嗎?”

“主公英明。雖然甘夫人、糜夫人,落入了姜耀的手中。但是,話說回來,她們又不是主公的正妻,僅僅是小妾而已。小妾嘛……即便送人,都不算什麼大事。對主公的令名來說,無傷大雅。”

小妾送人,和被人搶走,能是一回事嗎?

但形勢比人強,劉備也只能說服自己,認同這個道理了。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