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妾身阿絕,參見上將軍!”
精絕女王的原名,當然不可能叫阿絕。但是,誰讓她的原名太過拗口呢?誰讓她只是天策府的“美人”呢?
所以,她在天策府的名字,就是叫阿絕,方便姜耀記憶。
所以,當姜耀有需要的時候,儘管她正睡得迷迷糊糊,還是被侍女叫醒了,趕緊梳洗打扮,前來獻出她最寶貴的一切。
當然了,雖然十分匆忙,連發梢都是溼的。但是,她這身打扮,還是頗為用心的。
她沒有穿漢女經常穿的襦裙,而是穿著精絕女子常穿的,上緊下短的紫裙,露出了半截小腿。頭巾用了一種精絕國特有的暗藍色布料,飾了流蘇和珠串,輕輕搭在額頭。手腕腳腕上,各有一個金鐲裝飾。四個金鐲交相輝映,充滿了異域風情。
最吸引人的是,那華麗的腰帶上,繫著九個銀色的小鈴鐺。
稍一動作,就叮噹做響。
再配上她那天生麗質、青春無敵的相貌……
“幸虧她晚生了幾年,要不然,西域第一美人,到底是不是幽蘭女王,真不好說啊!”
姜耀心中暗暗想著,將阿絕帶進了帷帳。
鈴兒叮噹,精絕小女王,變成了天策小婦人。
先品郭女王,再嘗精絕王。
這一夜,姜耀非常滿意。
第二天辰時,姜耀起床,吃罷早膳後,離開甘露殿,到兩儀殿與群臣一起商議國家大事。
與歷朝歷代的帝王不同,姜耀完全摒棄了早朝這種既不科學也不人道的制度,
他每日辰時起床,辰時四刻(八點)在兩儀殿上朝,與天策府主要官員議事,大概一個半時辰左右,就能處理完畢。
吃罷午膳後,群臣各回衙門,將朝堂上商定的各種政事落實下去。姜耀則去兩儀殿旁邊的千秋殿,處理各種公文。如果有需要,也可以召集幾個重臣前來,開個小會。
不過,今天,正當姜耀處理公文之時,忽然有人來報,曹操使者曹昂、荀彧、郭嘉、王朗有要事求見。
“什麼?昂公子,你要拜我為師?”
四人進了千秋殿,說完來意之後,姜耀簡直哭笑不得,道:“昂公子,據吾所知,你都二十五了吧?”
曹昂趕緊站起來,恭恭敬敬地道:“上將軍英明,昂今年整好二十五歲。”
“可是,吾也才三十二啊!你究竟是怎麼想的,要拜吾為師?”
曹昂道:“雖然昂與上將軍,僅僅七歲的年齡差距。但是,聖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師焉。可見拜師這種事,與年齡關係並不大。上將軍驚才絕豔,為我華夏闢地萬里,連家父都敬仰不已。昂拜上將軍為師,又有何不可?”
“好叫上將軍得知。”郭嘉道:“其實,昨日天策軍的喬遷之典時,吾等都大開眼界,有勸諫主公向天策軍學習之意。不過,昨晚回去之後,昂公子更進一步,覺得走馬觀花,不過是能得上將軍之皮毛而已。要想學得真本事,還是直接拜上將軍為師為好。”
荀彧道:“上將軍和曹公意氣相投,倚天劍和破軍刀‘宰割天下’之盟,誰人不知,哪個不曉?如今,昂公子既有此心,還請上將軍看在曹公的面子上,不吝賜教啊!”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乃君子三樂之一也。今日,昂公子既天生聰穎,又有如此好學。上將軍,不如,你就收了如此佳徒吧?”
王朗雖然對姜耀並不感冒,但是曹昂、荀彧、郭嘉決定了的事,他除了幫忙敲邊鼓,還能怎麼辦?真當他的脖子,是鐵打的嗎?
“請上將軍不吝賜教!”
咚咚咚!
最後,曹昂直接跪在在地,向姜耀磕了三個響頭。
“拜師就算了吧!”
儘管曹昂的姿態如此之低,似乎心意也非常誠,但是,姜耀的腦子是非常清醒的。
他擺了擺手,道:“昂公子和吾畢竟分屬兩方勢力,吾不可能不對昂公子有所防備。自然,也必定不可能對昂公子傾囊相授。若是吾答應了你,卻不夠盡心盡力,不是反而顯得吾太過虛偽小氣嗎?所以,這拜師之事,再也休提。不過麼……”
“不過怎樣?”
“不過,接下來,吾要西征貴霜。昂公子如果真想跟吾學點什麼,可以從軍而行。吾想教的東西,一定會教。吾不想教的東西……昂公子也不必白費力氣。”
“如此,昂已經足感將軍盛恩。”
曹昂為什麼拉著郭嘉、荀彧、王朗一起來,還不是覺得此事太過難辦?
說穿了,曹操和姜耀的關係再好,那也是逐鹿天下的競爭對手,只是暫時結盟而已。
除非姜耀是個傻子,才會他當做入室弟子一般,傾囊相授。恐怕最大的可能,是婉言相拒。
能得到如此承諾,曹昂已經喜出望外了,道:“雖然,上將軍不承認吾這個弟子。吾也不敢,以師之名稱呼上將軍。但是,對待上將軍,吾必定以師禮侍之。”
“那也隨你。”
……
……
曹昂拜師,姜耀不允,但允其隨軍西征的訊息,雙方根本就沒進行隱瞞。甚至,郭嘉等人有意宣揚——不管怎麼說,昂公子是一片善意隨軍的,別管能不能學到什麼東西。如果有個什麼三長兩短,姜耀你可丟不起那個人。
所以,很快地,長安城內人盡皆知。
“什麼?軍師,你也有意,參加姜耀的西征?”劉封滿面訝然。
諸葛亮微微點頭,道:“是啊!姜耀既然允許曹昂從徵,可見對諸侯向他學習一事,並不反對。吾若請求隨徵,雖然不能獲得曹昂一樣的待遇,但姜耀應該不至於不允。如此,向天下第一強軍學習的機會,吾為什麼要錯過?”
劉封道:“可是,軍師對我軍,對父親大人非常重要。不如,讓封代軍師前往?”
“公子你麼……”
諸葛亮當然明白,劉封也算一代人傑,要不然劉備不可能認他為義子,並當做嗣子培養、
不過,劉封比起曹昂來,肯定是有不小的差距的。此次隨軍,如果劉封學到的東西不多,卻因為看了天策軍的強大而喪失了鬥志,那就完全得不償失了。
他想了一下,道:“還是亮去吧。此次天策軍舉行喬遷之典,諸侯使者都大受震撼,連曹昂都有意拜姜耀為師了。吾估計,曹賊接下來的動作,應該是北征烏桓。所以,汝南並無難事,亮留在主公身邊也並無大用。而且,那曹賊子嗣眾多,即便曹昂西征有個什麼意外,也無關大局。主公僅僅封公子一個嗣子,卻不可如此輕易冒險。”
“軍師此言甚是,封受教了。”
……
……
天下當然不只諸葛亮一個聰明人。
事實上,除了諸葛亮之外,還有兩個人向姜耀請求如曹昂一樣,隨軍出征。
“諸葛亮?魯肅?閻圃?”
魯肅魯子敬,姜耀當然非常熟悉。
閻圃姜耀也不陌生,他是張魯的使者。在歷史記載中,閻圃力勸張魯,投降了曹操。曹操很高興,不但封了閻圃為平樂鄉侯,還把馬超的老婆董氏賜給了他。沒費什麼力氣,就又有爵位又有美人,這閻圃也算是三國時代的人生贏家了。
“都是聰明人啊……也罷!都允了!”千秋殿內,姜耀提起狼毫筆,做出了批示。
對於姜耀來說,實現“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華夏之土”,最大的困難,並不是擊敗曹操、劉備、孫權等諸侯,甚至不是貴霜、百乘、朱羅、安息、羅馬等強大的異族國家,而是時間和移民。
沒有足夠的時間,沒有足夠的華夏移民,完全不可能。
如果,華夏諸侯們願意向他學習,向華夏周邊移民,那不是正合了他的意?
什麼?曹操劉備孫權等人,因此強大起來怎麼辦?
在火槍火炮面前,再強大的古代軍隊,都是浮雲!
姜耀雖然早就能輕易拿出火藥的配方,但一直沒有使用,就是因為如此。火槍火炮,更是他最後的底牌。
無論這些華夏諸侯發展的多麼好,最終的結果,不過是方便姜耀進行收割罷了。
畢竟,按照華夏人的傳統理念,內戰中只要一方勢力顯露出統一天下的大勢,大部分地方就可以“傳檄而定”了。
……
……
建安九年六月十八,姜耀率八萬野戰軍,以及曹昂、諸葛亮、魯肅、閻圃等人,從長安出發,向花剌子模進軍。
雖然都是騎兵,但天策軍為了保持體力,並不著急趕路,一直到來年二月初五,才到達花剌子模行省的首府撒馬爾罕。
“說說吧!”
原來的撒馬爾罕城守府,現在的天策府行府內,姜耀向留守的眾官員看來,道:“如今,阿姆河對岸,敵軍的情況如何?”
霍峻道:“原本,貴霜人三十萬大軍,封鎖了阿姆河南岸。一年前,朱羅人和百乘人,似乎和貴霜人結盟,各自派來了十萬大軍。如今,阿姆河南岸的敵軍總數,大概在五十萬以上。”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