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蟒雀吞龍,開局娶了鄒氏

第46章 三軍八衛,誓師出征

不管程昱多麼不受荊州人待見,作為鎮東軍使者的程昱,向蔡瑁要一個小小的伍長魏延,都不會有什麼波瀾。

十日後,程昱押送著十萬石軍糧、三萬匹絹,帶著魏延以及魏延家眷,離開了襄陽,前往安邑。

沒錯,就是安邑。

姜耀“遷都”了。

無論宛城還是穰城,都地處平原,除了城池之外無險可守,還是河東郡的首府安邑更適合做鎮東軍的中心。

事實上,所有鎮東軍官員的家眷,全體野戰軍士的家眷,也都被姜耀遷往安邑安置。

遷移完畢後,還是無法出征。

因為正值春耕,無論是此次出征需要徵召的河東騎士還是民夫,都需要參與春耕。

春耕完畢,姜耀還對麾下的軍政事務進行了一場徹底的整編。

首先,姜耀以霍峻為南陽郡太守,率五千郡兵守南陽,負責南陽郡的軍政日常事務。以便宜岳父李固為弘農郡太守,率兩千郡兵守弘農,負責弘農郡的日常軍政事務。以賈詡為河東郡太守,率五千郡兵守河東,負責河東郡軍政日常事務。

然後,姜耀對鎮東軍的野戰部隊進行了整編。

如今鎮東軍的野戰部隊,總的來說,就是三軍八衛。

所謂三軍,就是騎軍、步軍和水軍。

騎兵又分輕騎、精騎,以及姜耀的直屬騎兵部隊。

其中,輕騎兵六千人,分為左右兩個鷹揚衛。

李譚為左鷹揚衛指揮使,自領九百人為左鷹揚衛的中軍,下轄左中右三營,每營七百人。鄭福、屠兀蘭、胡車兒分別為這三營的校尉。

姜修為右鷹揚衛指揮使,自領九百人為右鷹揚衛的中軍,下轄左中右三營每營七百人,魏延、僕英、谷麻奴分別為這三營的校尉。

精銳騎兵共六千人,分為左右兩個雄武衛。

徐晃,左雄武衛指揮使。自領九百人為左雄武衛的中軍。下轄左中右三營,每營七百人,鄭福、孫遠、曹大智分別為這三個營的校尉。

徐軒,右雄武為指揮使,自領九百人為右雄武衛的中軍。下轄左右中三營,吳天寶、毋丘興、胡才分別為這三個營的校尉。

姜耀的直屬騎兵部隊,分為虎豹衛和玄甲衛。

虎豹衛三千人,以姜厲為指揮使。

原本系統獎勵的虎豹衛只有五百。姜耀又抽出了五十人加入影密衛,就只剩下四百五十人了。

後來姜耀俘虜了曹洪率領的曹操侍衛親軍三千人。這三千人的軍官,是要還給曹操的。但剩下的普通軍士,就成了虎豹衛普通士兵。

姜耀用四百五十名絕對忠誠的虎豹騎為軍官,指揮這些曹操的精銳降兵。雖然虎豹衛成立時間不長,其戰力已經不遜色於真正的虎豹騎了。

玄甲衛三千人,以陳到為指揮使。

如果說,虎豹衛是姜耀最強大的攻擊部隊。玄甲衛,就是姜耀的侍衛親軍了。玄甲衛一方面專門負責保護姜耀,一方面作為姜耀培養鎮東軍軍官的搖籃。

這其實是姜耀借鑑了成吉思汗“怯薛軍”的故智。

在歷史記載中,成吉思汗一統草原後,為了加強草原的控制,就用草原各部貴人的子弟組建了怯薛軍。這些怯薛軍的子弟和成吉思汗朝夕相處,既培養了感情,又鍛鍊了能力。既是各部貴人在成吉思汗處的人質,又是成吉思汗控制各部的觸角。從怯薛軍中走出的不少軍士,成了後來響噹噹的大人物。

姜耀的玄甲衛也類似如此。

事實上,玄甲衛共三千人,來源比較複雜。

其中一千人,是系統獎勵的西涼義從。這些西涼義從,不但戰鬥力相當強,而且忠誠百分百。

另外一千人,是系統獎勵的襄樊水師。攻佔河東郡以後,水師已經沒什麼大用,姜耀乾脆抽出一千人來,加入玄甲衛。

最後一千人,才是河東郡、南陽郡眾豪強送來的子弟。

還是那句話,系統獎勵的軍士們,單純用來打仗,實在是太浪費了。這些忠誠度自動鎖定百分百的人,仔細培養,用來加強對手下軍政的控制,才是最合適的用法。

想想吧,就算後世的整個華夏,總共才有多少個縣?兩千多個。如果這兩千多個縣令,都能絲毫不貪汙受賄,嚴格執行朝廷的政令,會是什麼光景?哪怕崇禎拿了這副牌,都能大殺四方啊!

當然了,那些河東郡、南陽郡眾豪強的子弟,姜耀也會認真培養。畢竟,系統獎勵的這些軍士,發展潛力是有限的。有些工作,還是需要人口基數足夠大產生的天才來完成。再說了,世界大著呢,有足夠的土地,供華夏的英傑馳騁。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