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德郡王府上下,也開始忙活了起來。
世子郭慎與咸寧公主的婚事,也沒剩下幾日。
所有事情,都要準備齊全。
終於。
到了大婚這一日。
主婚者,是周王朱橚。
郭父與郭安,帶著郭慎前去郡王府的祠堂內告祭。
隨後,大隊人馬,才浩浩蕩蕩,前往皇宮迎娶咸寧公主。
郭慎身為郡王世子,不同於那些臣子,自然也不同於尋常駙馬,並沒有接受誥命的禮儀。
但是儘管如此,各種儀禮、拜謁,仍是十分繁多。
從早上一直忙活到下午,郭慎才將咸寧公主,迎回順德郡王府。
見此,郭父與劉微遠等老者,都是笑的合不攏嘴。
……
皇宮,文樓。
朱棣手中拿著一顆金黃的番薯,一遍吃著,一遍對著一旁的郭安說道。
“婚事已完,郭卿也該前去主持修撰大典了吧!”
郭安連忙應道:“微臣一會便前去看看!”
“看看?”
朱棣眉頭微皺,有些不滿。
郭安緩聲解釋道:“陛下明鑑,大典有方孝孺、解縉他們主持。
在這一方面,他們才是最專業的。
而微臣,最多是看看哪裡有不合適的,或哪裡有微臣可以幫忙的……”
朱棣笑道,“終於也有郭卿不專業的地方了!”
郭安絲毫不在意,緩聲道:“陛下明鑑,微臣也只是在匠造方面,才是專業。
哪怕是經商,也只敢提大致意見,不敢過多參與!”
朱棣微微點頭,再次說道:“說起這個,好像那兩條水泥直道,也完工了吧!”
郭安連忙點頭,“陛下聖明,那兩條水泥直道,終於趕在年前完工了!”
朱棣道:“甚好,咱有些期待,這兩條直道鋪建完成之後,這兩條直道兩側的百姓們,生活能好多少?”
郭安也有些期待道:“微臣也有些期待!”
朱棣又道:“郭卿,火車還需要多長時間?”
沉思片刻,郭安便說道:“回陛下,那兩條直道完工之後,太子殿下便可以將築路提舉司裡的那些工匠與兵卒,調派來鋪建火車鐵路。
如此,鐵路最多一年,便可完成!”
“一年啊!”
朱棣喃喃自語了一句,隨即微微點頭。
“如此便好!”
“郭卿,火車呢?”
“陛下,只要鋼鐵供應充足,不用半年,火車便可全部鑄造出來!”
“如此啊,現在大明沒了戰事,各地的鋼鐵,可以多給火車作坊撥劃一些!”
“多謝陛下!”
“現在,你家郭慎不僅成年了,也成了咱的女婿,也該給他安排一個官位,讓他施展他的才華吧!”
“這個……”
郭安愣了下,便無奈道:“微臣聽從陛下的安排!”
“讓他先去東宮如何?”
“陛下聖明!郭慎那小子有些迂腐,讓他去東宮,經手的事情都不怎麼重要,太子殿下也能教導他一番,微臣多謝陛下安排!”
“你滿意就好!”
“郭祿那小子呢?”
“陛下,那混小子還要在兵校待上一年呢!”
“還有一年啊……”
“陛下,微臣打算等到郭慎有了孩子之後,派他前去一趟郭洲。
畢竟,郭洲遲早要交到他手中,讓他好好去實地看看!”
“讓郭慎去?你不去?”
“這……陛下明鑑,微臣也去。微臣帶著郭慎一同去!”
“嗯!那也得兩三年呢……”
“是啊,但願郭慎那小子給微臣爭口氣,別等鐵路都已經建造了,他還沒給微臣的順德郡王府生出一個繼承人來!”
“哼……”
朱棣突然瞪了郭安一眼。
郭安一臉莫名,“陛下,可是出了什麼事?”
朱棣又問:“郭卿之前說過,在倭國一直往東,那邊還有一片大陸,十分富饒,可是真的?”
郭安說道:“陛下,微臣所言為真。不過,倭國往東,那邊並沒有什麼船隊行走,航道陌生,很是危險。”
“嗯!”
朱棣微微點頭,“若是從西洋前往呢?”
“西洋?”
郭安一愣。
朱棣又道:“郭卿之前不是說過,我們所在這一方世界,是一個球體。若是從大明出發,一直往西,最後便會從倭國那個方向,回到大明?”
“陛下聖明!”
郭安連忙奉承道,“微臣沒想到,多年前說的一句話,陛下居然還記得。
不過,從西洋過去,船隊要多走很遠一段路程!”
“無妨!”
朱棣隨意的擺了擺手,“反正那麼遠的地方,也不是咱去。
咱只是覺得,再過幾年,諸王家的世子都長大之後,南洋與西洋不夠他們折騰了,正好還有東洋,讓他們去折騰。”
“陛下聖明!”
郭安再次連忙奉承道。
聽此,朱棣忍不住呵斥道,“你我等兒女親家了,你這廝還是這般客套?”
說完,便隨手將番薯皮扔在一旁的痰盂內,在兩個小內侍的服侍下,淨手。
郭安謹慎道:“陛下明鑑,微臣地位越高,越當起表率作用,維護陛下的尊貴!”
“隨你吧……”
朱棣無奈的擺了擺手,隨後便起身躺在一張躺椅上,手捧香茶,又和郭安回憶起了舊景。
“世事無常啊,咱這個燕王,原本要死守北平那荒涼之地。
沒想到,最後在菜市場,砍頭的時候,看到了郭卿!”
“沒幾年,咱北平府便開始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富裕了起來,可以趕上京師了。
咱父皇給驚的……”
“而高麗那小王,居然還敢招惹咱?還有那倭王……那會,出海征討,可是讓咱暢快至極。
可惜,自從咱當了皇帝后,咱出不去了,也不能帶兵打仗了!”
“……咱父皇應該怎麼也沒想到,這短短几年,咱大明能變成這般光景?
百姓安居樂業,國富民強,沒有任何邊患,帖木兒國繼續派人向咱大明朝貢。
而大明諸王,也可帶兵出海征戰,給他們打下足夠的藩地……
整個南洋、西洋的財富,全部進入我大明!”
“……”
“微臣能有今日,大明能有今日,全賴陛下識人之明,不拘一格用人!”
“好在,郭卿也沒辜負咱!”
“微臣此生也絕不辜負陛下!”
“哈哈哈……”
出了宮門,郭安便朝著翰林院方向而去。
修撰大典的人員,便有三千多人。其中,翰林院人員全部進去。
因此,修撰地點,便在翰林院內。
郭安進去看了一圈,便直接出來了。
修撰大典這一方面,他還真是業餘的。
回到家中,郭安與郭父、劉微遠等人坐在一起,聊了聊。
等到過完年,郭父與劉微遠等人,便返回邢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