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張家樂還一直在想,怪不得三大爺的工資不高,現在就有了腳踏車,後來還買了收音機和電視機。
原來是人家生財有道啊!
可是又一細琢磨,這也不對啊。
三大媽在居委會幫忙,怎麼著也算是個臨時工,一個月好歹也能掙個十塊八塊的。
電視劇中閻埠貴是個小學老師,工資是二十七塊五,但那是小學老師的最低標準。
就算閻埠貴是解放後才去當的小學老師,這也過了十幾年了,工資也不可能再拿最低的標準。
以他的圓滑程度,就算拿不到最高的,也能拿到中等工資,最低也要有個四五十塊錢。
再說,閆解成,就算是個臨時工,一個月好歹也能賺個二十來塊,依著閻埠貴的性格,讓他工資上交是肯定的。
這麼算下來,老閻家每個月的收入最低也要有六七十塊錢。
至少不像他們家表現出來的那麼難過。
當然了,透過這一會的接觸,張家樂感覺老閻同志還是不錯的。
錦上添花的人好找,雪中送炭的人不多見。
老閻雖然今天是以賣的方式把被褥給了自己,但怎麼著也算是低配版的雪中送炭,還是值得相交的。
老話說得好,親兄弟還明算賬,更何況是頭回見面的陌生人。
張家樂是從後世穿越而來的,對社會上的人情世故早就瞭解的很是透徹了。
所以對於閻埠貴剛才的做法不僅不反感,反而覺得這樣挺好。
他給東西自己給錢,錢貨兩清,誰也不欠誰的人情。
在張家樂的認知裡,只要是錢能解決的事情,最好就不要欠人情。
……
前院裡的這點動靜,早就驚動了後院的吃瓜鄰居。
劉海忠看著張家樂和閻埠貴回家之後,立刻就跑向了中院。
“老易,不得了了!”
聽到劉海忠的喊聲,不少人都走了出來。
“二大爺,出了什麼事清?”
有的鄰居好奇的問道。
“那兩間倒座房分出去了。”
劉海忠拍著大腿說道。
“什麼?”
不只有易忠海,就連剛剛出門的來看熱鬧的賈張氏和賈東旭都皺起了眉頭。
“一大爺,這可不行啊,我家都申請多久了,怎麼能分給別人啊。”
劉海忠不甘心的喊道。
“就是,我們家東旭也娶媳婦了,這麼一家人擠在一間房子裡面多不方便啊!”
賈張氏也不高興的說道。
“嚯,這是發生什麼事了?”
一道懶散的聲音傳來,眾人皆是側目。
“柱子,你回來的正好,跟我們走一趟吧。”
易忠海二話不說就拉住了他。
“嘛事?”傻柱詫異地問道。
“這不是前院的倒座房有人住進去了,咱們看看新鄰居去。”
易忠海笑著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