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的人真的很淳樸,城牆磚一塊一塊的扔在那裡,愣是沒有一個人上去撿便宜。
張家樂蹲下身子,也不挑,十幾分鐘的功夫,空間裡已經堆了好大一堆磚頭。
他一邊往裡收還一邊在心裡算計著,灶臺需要壘,臥室裡要是再搭個壁爐,也得需要磚。
有便宜不佔王八蛋,過了這村就沒有這個店了。
不過想著放在眼前的有兩個問題:
首先他的想個辦法光明正大的找個理由,把這些磚頭運回去。
其次就算灶臺壘好了,後續還需要柴火烤。
這問題就又來了,柴火又要去哪裡弄?
不想花錢的自己可以去城郊的小樹林撿。
有錢又不想麻煩的也好辦,京城就有專門的劈柴廠,專門購買樹木進行整理,將好點的賣給木柴廠,無用的零碎木頭就被做成劈柴,挑到衚衕裡面售賣。
回程的這段路,張家樂還打聽到了京城的煤球廠的具體位置。
這個時代家裡即使買了煤球,也得用柴火引一下,所以賣柴的沒事就蹲在煤球廠外面等人。
這年月人們本來就吃不飽,誰會閒的沒事挑著柴火滿大街吆喝。
四九城這個時候已經有煤球廠了,但是價格有點小貴,所以生意也不是太好
張家樂路過時好奇心作祟,進去溜達了一圈,問了問價格,轉頭就奔著賣柴火的地方去了。
價格他倒是能夠接受,可他沒有燒煤球的鐵皮爐子。
柴火基本上都是一個價格,買家頂多就是看看柴火的乾溼程度。
賣柴的也不是傻子,自然不會拿有水分的柴火出來賣,又重還落人口實
張家樂一處煤球廠就看到一整排賣柴火的,走到其中的一個漢子的面前,開口問道:
“大哥,你這柴多少錢?”
“一百斤足足的,六毛五。”
賣柴的大哥還抽出來一根柴火,用力地朝著地上敲了兩下。
“你聽聽,這聲多脆,一點水分都沒有。”
“得了,你跟著我走吧,南鑼鼓巷95號。”
“好嘞。”
大哥站起來,攏了攏衣服,又伸手緊了緊繩子,一個起蹲,將柴火穩穩地挑在肩頭。
這些賣柴火的整天就是在大街小巷上討生活,對這些衚衕可是熟悉的很,也不用張家樂帶路,快步走在前面,健步如飛。
前面的扁擔一顫一顫的,跑的賊快,可把後面的張家樂驚的不行,真是個人才啊,這要是放到後世去參加馬拉松,肯定輕輕鬆鬆得第一。
四合院的大門還是開著的,卻沒有看到門神閻埠貴兩口子的身影。
兩個人就這麼暢通無阻的來到了張家樂家門口。
“大哥,你就別拆繩子了,給我直接放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