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張家樂的快樂生活

第453章 抵達天津

根據他們得來的新索,那個老特務以前是住在這個公社的。

他們此次的目的就是藉著普查人口的時機,調查一下老特務的人際關係,看看能不能再從中發現什麼線索,好再釣上來一條大魚。

天津海河以前的名字可多了,像什麼界河,直沽河,大沽河都是它。

海河的名字最早見於明萬曆年間,在徐光啟著的《農政全書》中提及,當時他被稱為直沽河。

等到了清朝年間,界河,直沽河和大沽河等名稱逐漸被海河這個名字所替代。

而老特務住的地方就是和平公社下面的一個大隊—向陽大隊。

向陽大隊位於海河的下游,離入海口大約有三十來裡,這裡的人世代都是以打漁販運為生。

解放後,原本的客運販運被國家收歸所有,村民們也都幹回了老本行,打魚,種地。

只不過,這兩年光景不好,種地基本上顆粒無收,幸好他們還能打魚,這才得以養家餬口不至於餓死。

他們這裡比起其他村子還是不錯的。

主要是他們這裡離水產碼頭不算太遠,也就十幾裡,交易起來還是挺方便的。

村民打了魚,交給生產隊記上工分,再有生產隊集中在一起送到水產碼頭的漁業公司。

村民們不用自己去談價,也不用怕水產公司的人挑三揀四。

雖然聽著很簡單,不但省心還省力。

但最大的遺憾就是換回來的錢壓根就不夠買糧食,根本就吃不飽。

畢竟他們這一片都是漁村,上下游所有的生產隊都想打魚創收。

大家都去一條河裡打魚,你撈我也撈,那魚也就越打越少。

他們打魚的網眼也是越來越小,別說是送到漁業公司了,就是自己吃也下不去嘴,實在是太小了。

這樣一來他們不但沒有了收入,就連國家派發下來的任務都很難完成。

更何況這幾年連年大旱,海河的水位也越來越低,上游的水庫都恨不得不往下流一滴水,要是河裡還有魚就怪了。

這不,今天村子裡的老張頭領著兒子,想要來碰碰運氣,看看能不能打上些魚來。

太陽剛出來,兩人就下了河,意料之中,幾網下去,別說魚了,就連跟魚毛都沒看見。

更倒楣的是他們的魚網還被石頭給勾破了。

眼看著快到中午了,爺倆實在是沒有辦法了,只能划著家裡的小破船回到岸邊,想要找塊地方把漁網給補好。

正忙活的時候,倆人看到不遠處沿著河岸騎過來兩輛腳踏車。

騎到離他們不遠的地方,兩人下車,推著腳踏車朝他們走來。

打頭的是一箇中年男人,穿著一身中山裝,腳上蹬著一雙皮鞋。

還沒走到近前,臉上就堆滿了笑容,看那樣不用猜,就是個幹部。

“大叔,忙著呢,來,抽根菸歇歇。”

老張頭原本有些拘謹,還不敢伸手,但實在是沒有忍住那香菸的誘惑。

慌忙站起身,雙手在身上胡亂地抹了抹,接過來人家遞的香菸。

“這多麼不好意思啊,還讓您破費了,給我這老頭子抽,糟踐了。”

“瞧您老這話說的,它能讓我們勞動人民抽他,是它的榮幸,來來來,我給你點上。”

老張頭湊過去,就著中年男人的火柴點著煙,猛吸一口,嗯,舒服!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