頓時,溫箐瑤覺得周圍的空氣有著實質的波動,似乎是有人在空氣中投放了興奮劑一般,在場的妃嬪們紛紛精神為之一振,小幅度地整理自己因為站了幾個小時已經凌亂的儀容,務求在太后和皇帝面前呈現自己最好的一面。
再過了兩刻鐘,遠遠就看到一隊人馬緩緩從東華門走向她們。
皇后立刻帶著在場妃嬪整理衣裳,跪在地上,等候著太后從馬車下來。
不知道又過了多久,眾人才見到一個身穿明黃色吉服,戴著鳳釵的老婦人由皇帝和一個少女攙扶著緩緩走到眾人跟前。
那少女年約十七歲,容貌端莊秀麗,身材婀娜多姿,身上的衣裳首飾,無一不是珍品。
“臣妾(嬪妾)恭迎太后娘娘回宮,太后娘娘吉祥!”眾人在皇后的帶領下,齊聲喊道。
走到皇后面前時,太后旁邊的少女側身避讓眾妃嬪,也跪在地上,算是給皇后與眾人行禮。
太后露出溫和的笑容,聲音和藹,“都起來吧,等了一個早上,大家也累了。”
“哀家不過是從雲臺寺回來,也不是什麼大事,讓大家都到東華門前迎接哀家,也未免過於興師動眾了。”
皇后緩緩站起來,很自然地站在太后的另一側,扶著太后,才笑著回答,“母后,您到雲臺寺為大楚祈福清修半年,山中寂寒,哪裡比得上宮中生活。”
“您一心為了大楚,讓眾位妹妹感動異常,也特別掛念母后您,特別是新進宮的妹妹們,更是想著儘早見到母后,一睹母后的風采。”
太后被皇后哄著,笑容愈發燦爛,“皇后,半年未見,你這哄哀家的功夫,長進不少。”
“雖說山中生活比不得宮中,但也不算苦,而且,這半年來,一直有涵芝陪著哀家,哀家一點也不覺得苦悶。”
“就是辛苦了涵芝這孩子,陪著哀家在山中苦了半年,皇上,你可要好好獎賞涵芝。”
景時安笑著應道:“母后放心,柳姑娘陪著您在山中祈福半年有功,朕自然會給她獎賞。”
旁邊站著的柳涵芝臉色微紅,微微屈膝,聲音婉轉動聽,“能陪在太后娘娘身邊是臣女的福分,臣女當不得太后娘娘與皇上的誇獎。”
皇后用眼角餘光掃了一眼目不斜視的柳涵芝,眼中閃過一絲寒芒,嘴上卻笑著將話題轉回到祈福上,“想必是上天被母后的誠心感動,大楚些年,國泰民安,就連此前石門府的地動,也因為有人提前報信,百姓傷亡可比前朝記載的地動少了一半以上。”
溫箐瑤因五感敏銳,且站在較前的位置,將在佇列前的皇帝幾人的互動看得一清二楚,自然也能聽到皇后的話。
聽到皇后這麼一說,她不禁咂舌,怪不得皇后是皇后,這樣的戴高帽功力,她還真學不來。
可是,太后的下一句話,卻是往皇后心窩上戳刀,“這一次,哀家不僅祈禱大楚國泰民安,也在佛前懇請,皇上可以開枝散葉,相信不久後,宮中就會有好訊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