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覺的高潮與性的高潮產生共鳴。
他突然想起了一件事“瑪麗的心理軌跡是不是就是在父親死後發生偏移的?”
“可以這麼說,也不能這麼說。”安重新調取了瑪麗的四軌記錄。
“嗯?”
“其實她在8歲到10歲的時候,也就是ATOM剛剛投入執行的時候,是有犯罪傾向記錄的。只不過,系統一般以12歲以後心理趨於穩定期作為評判標準,12歲以下屬於參考標準。後面有過心理輔導記錄,直到她的父親死後,心理軌跡又開始出現異常,而且,異常幅度跟她的父親十分類似,在大學期間,她的某種異常行為引起了校方的注意,後被發現心理軌跡異常,接受了強制心理輔導。”
“什麼‘異常’行為?”李維克注意到那個關鍵詞。
“濫交。男女,都有。”
李維克沉默了一陣。他要消化一下,這是種什麼情況。
“但實際上的犯罪、預犯罪或者校內處分記錄呢?”
“沒有,起碼沒有留下四軌標記的記錄。不過,當時,有另一份記錄。”
“什麼記錄?”
“那些與她有過交集的男女,犯罪傾向都發生了嚴重偏移,而且,他們都聲稱,是瑪麗主動的。”
現場的三人也解釋不了這是一種怎樣的能力。
一種促使人心理扭曲的能力,一種近似於心理控制的能力。
“有具體的偏移表現嗎?”
安開啟了當時校方及心理治療醫院留下的事件記錄。
“躁動,對性出現羞恥感,渴求感。不過他們在後來都接受了心理治療。”
這樣的特徵,不正是在克特勒身上所表現出來的嗎?
戀父癖、油畫、濫交、精神汙染、身體、肢解。
克特勒的自殺,意外死亡的兒童。
他的心裡,漸漸地,浮現起一個巨大的不安。
“安,能不能搜到瑪麗的作品,她是不是也在進行這種類似的創作,來紀念她的父親。”
“應該是可以的,不過沒那麼快有結果,因為這個東西可不是在大眾渠道上可以找到的。”安一邊說著,打了個寒顫,表示自己實在不想多去了解這樣的東西。
時間,又過去了兩天。
這兩天的時間裡,李維克與杜蘭分別對當時的學校以及學生進行了走訪調查。
“她當時的畫已經非常有個人風格,有一種...”當時的老師想起瑪麗的畫,依然有一種難以名狀的感覺。
“對性或者死,渴求的慾望嗎?”
“嗯...”
“但是她成績很優秀卻沒有獲得校方的推薦是嗎?”
“她的風格加上那件事...恐怕...不過據說她當時已經找到了工作...是個衛生部的官員...”
......
“你說是她當時的主動,但是她平日裡又很孤僻,沒有朋友?”至於當時的參與了事件的同學,他們的回憶也似乎談不上多麼美好。
“嗯。”
“她是怎麼主動的?不矛盾嗎?”
“不...她,她好像一眼就能看出我們想佔據她身體的哪一個部位,她會主動地...故意地...”
“那,這個過程中,她有對你們進行過什麼傷害嗎?”
“沒...沒有,與其說她對我們傷害,不如說,她希望我們傷害她,她說有種令人懷念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