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既然芙米婭對緹娜仍有用處,就代表短時間內不會有危險。”
“想要將她救回大周,只能等民生富強,三軍足備,再從長計議了。”
……
想要振興國祚,發展民力,最為重要的,毫無疑問就是人口。
此次與英吉利帝國的戰爭,單是大周的軍隊就損失了不下三十餘萬。
因戰火波及而死的百姓,更是不計其數。
對於現在的大周來說,迫切需要大量的新生兒,來填補新鮮的血液。
一個新嬰兒的降生,不僅是未來各個領域的人才儲備,更能帶動大量的消費力。
因此,次日處斬了各地抓捕上來的奸細後,柳毅便勸寧萱下旨,下達了一道旨意。
簡而言之,就是朝廷鼓勵百姓們多生優生。
凡是自旨意下達以後的新生兒,只要順利生產,便可到當地官府,支領二兩銀子的賞銀。
凡是有新生兒的家庭,可免除半年的徭役賦稅。
新生兒從出生到成年,所有教育和醫療相關的費用,皆由官府提供。
對於百姓們來說,這些旨意都堪稱前所未有、聞所未聞的福利。
許多窮苦人家,本就有心傳宗接代,但奈何家境貧寒,入不敷出,所以根本不敢添丁進口。
現如今,朝廷頒佈了這些全新的國策,生一個孩子不僅不會讓家庭的壓力更加繁重,反而可以提供諸多紅利。
百姓們自然是毫無顧忌,紛紛埋頭在家造小孩。
當然,為了讓百姓們能放心大膽地生孩子,從朝廷國庫撥發出去的銀兩,也是不計其數。
單單是第一批下發到各地官府的賞銀,便多達八千萬兩之數。
幸好此次擊敗英吉利犯軍後,繳獲了不少價值高昂的戰利品,讓大周國庫前所未有地充實。
當然,這八千萬兩,不過是最基礎的第一步。
柳毅的燒錢計劃,才剛剛開始。
一個月的光景過去,各地百姓都從戰火的陰影中走了出來,進入休養生息的狀態。
柳毅便又向寧萱,進奏三道奏摺。
這三道奏摺,分別是建議在渤海、江淮兩地開設造船局,從當屆起改革科考制度,以及興辦幼學堂和講武堂。
對於柳毅進獻的政策,寧萱自然是沒有絲毫猶豫,當場便奏準批覆。
待到下朝之後,回到寢宮,才一一向柳毅詢問。
“夫君,你這道奏摺我雖是批覆了,但屬實有些太過驚人。”
寧萱為難道:“改革科考制度,興辦幼學堂和講武堂,每一條政策都預估要花費八千萬兩銀子。”
“而創立造船局,更是預估就要兩萬萬兩,還不算後續的追加成本。”
“若是如此揮霍,即便國庫再是殷實,也將入不敷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