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我回來了

第723章 最後的致命一擊

時間一晃就到了2005年的年底,滬海的冬季也來臨了,由於持續的陰雨多雲天氣,戶外溫度一直在零上幾度和零下幾度之間徘徊。

與此同時,陳哲在學術上設想出了一個概念,其實這個概念的雛形早就已經有了,就是八十年代時提出的滬海經濟區。

後來到了九十年代時,又在這個基礎上開啟了地區化城市之間的協助機制。

而陳哲就是在上述兩項的基礎上,對其進行了全面化的升級細化,簡單來說就是將原來的地域區域有限的合作,上升到了國家戰略高度了,陳哲將其暫時稱之為“長江都市圈經濟模式。”

這項研究,他並不是在回到滬海之後開始的,而是在澳洲任教的時候他就在研究這件事了。

回國之後,有了黃小川和財大的鼎力支援,使得他在這方面有了更多的想法,經過整理、規劃和構思,目前他已經完成了基本的框架,所以他想找黃小川先聊一聊,看看他對此有什麼看法和意見。

在香江經濟研究院滬海分院的一間會議室裡,陳哲借用投影儀和PPT,將他的長江都市圈經濟概念告訴了好友黃小川。

“小川,你發現沒,其實以滬海為龍頭的長江經濟都市圈其實已經形成了,只不過因為地域行政壁壘的存在,還未能建立起城市間真正的合作協助互助關係。”

黃小川饒有興趣的看著陳哲,真的是沒看錯這傢伙,這傢伙肚子裡還是有幾把刷子的。

陳哲已經進入了狀態,反正這間會議室裡就他們兩個人,陳哲思維完全放開了,滔滔不絕的說了起來。

“總的來說,要讓整個區域都市圈內的城市都更加緊密的加入進來,各自發揮各自的長處、形成一個大區域的城市間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產業體系。

再簡單細化一下,我覺得可以從基礎設施互通開始,集中優勢建立世界級的機場群、航運港口群、構建一體化的能源、水利基礎。

再對市場體系進行統一,推動市場監管、標準認證、信用體系這些一體化,創造優良的商業環境。

事實上,以滬海為龍頭的長江都市經濟圈已經成為了華夏經濟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一體化有助於釋放其強大的發展潛力,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源頭......”

最後陳哲總結了一下,他概念中的長江都市經濟圈不僅是地理空間上的整合,更是要在各項制度、規則、標準、政策的高度協同,這樣才能建立起世界級的城市群,對經濟發展將會有一個極大的提升。

“啪!啪!啪!”黃小川不由的給陳哲鼓起掌來。

他一臉興奮的走到陳哲的身旁,拍了拍他的肩膀。

“老陳,你的這套概念其實就是一套框架齊全的理論,可不是有點東西那麼簡單的,你這套理論要是整理完成出來,是可以影響政策、改變區域性經濟發展走向的。”

陳哲被黃小川誇的有些不好意思了,臉色有些微紅。

他謙遜的說道:“我這其實也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得到的啟示,再加上回國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最近才有了點思路。”

他隨即又有些遲疑的問道:“小川,你覺得可行?”

黃小川肯定道:“太可行了,你這簡直就是在給長江流域城市群的未來發展畫出了張線路圖啊!你這個理論可不是單純的經濟學理論,你這是結合了地理、政策、社會發展的詳盡發展思路,老陳,我建議你抓緊時間完成系統性的報告和論文。”

他隨即又想了一下,跟陳哲說道:“,這樣,你馬上在滬海分院成立一個關於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課題組,你親自擔任組長,成員你自己挑選,分院財務也會無條件的配合你,總之,要錢給錢,要人給人,不過還是需要你自己帶隊去長江流域的各個城市調研,回頭我給吳鐸再打個電話,讓他幫你協調一下地方,這樣你也能儘快掌握第一手資料。”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