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月心中對自己的弟弟更加鄙夷了,不過她表面上還是沒有什麼變化,柔聲對趙偉說道:“小偉,事不宜遲,趕快動身吧,你去找舅舅,我去開宮門。”
“好的……對了,姐,我們這樣只怕朝裡的大臣們也不會支援我們吧?”趙偉有些不安地說道。
趙月鄙視地看了趙偉一眼,心想:“你現在才想這些有什麼用?早幹嘛去了?要不是有我在,你下輩子都別想坐上皇位。”
不過趙月還是柔聲說道:“不必擔心,我早就和朝裡的許多大臣聯絡了,有許多人都會支援你。”這句話趙月撒謊了,想想都知道若是真有許多大臣支援趙偉,他們還需要用武力逼宮嗎?
事實上,大臣中除了位高權重,穩坐釣魚臺的幾位重臣之外,就分為了兩派。
一派就支援趙佣登基,畢竟除了被廢的太子,就他的年齡最大,按長幼排序,也該輪到他了。而且他還有一個武安王弟弟,誰也不敢忽略他而做決定。
另一派就支援第十一子趙佶,雖然他年齡不佔優勢,但趙佶性情溫和,喜歡詩詞歌賦,對國家的治理也能說的口口是道,在宋朝這個以文治國的國家,這樣的人就是大臣們心裡的明君。
還有一小撮人是支援太子的,之前已經說過了。
而支援趙偉的除了母親那邊的外戚之外,一個也沒有。因為趙偉是個什麼樣的人大家都看得很清楚。胸無大志,眼高手低,貪圖享樂還不願學習。
就連趙月這個親姐姐都看不起趙偉,更何況其他人?
所以趙月才會覺得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趁趙頊還沒定下繼承人,以及大家都很混亂的時候,先發制人,用兵變強行讓趙偉坐上龍椅,這樣大臣們和那位武安王就算是再不滿意,事後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下了。
趙月的計劃很簡單,先讓自己的舅舅帶領城內的禁軍入宮中,佔領宮中的出入口,不讓所有人進出,然後再讓舅舅開一個調令讓城北大營的禁軍入城。這樣就能保證萬無一失。
事情也果然如她所料的那樣很順利。舅舅身為禁軍都指揮使,可以直接命令手下的禁軍。
而趙月先行一步,來到皇宮的大門口,用長公主的身份逼迫守門計程車兵開啟宮門。迎接自己的舅舅和弟弟到來。
在他們佔領了宮門之後,又派禁軍將皇宮的其他幾個出口佔領。而這時,皇宮內的大臣和皇親國戚們還沒收到皇宮已經被封鎖的訊息。
不過此時大臣們已經開始商量立何人為皇帝了,不過最終拍板定音的還得是太后高氏。
趙月也知道此時時間已經緊急,若是宮內已經決定了皇位由誰來坐,那麼他們就白忙活一場了。
於是趙月讓自己的弟弟帶著調令去城北大營調軍,自己則是先帶著三千禁軍前去逼宮。
其實本來是應該讓自己的弟弟去逼宮,而趙月自己去調軍才合適,但奈何趙偉實在是太不成器了,趙月不放心讓他去和那些老謀深算的大臣們交談。
所以,在趙偉離開後,趙月便帶著禁軍來到了大殿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