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下小子,沒啥大本事,幹活絕對頂呱呱。
你讓他們舞文弄墨,那純粹是趕鴨子上架,可要說幹這些粗活兒,那還不是小菜一碟?
當然,蘇陽也不是光顧著使喚人,他自己也有正事要做。
他打算好好改造一下廚房裡的灶臺。
自打重生至今,他就瞅著家裡那老灶臺不順眼。
太落後了!
那種老掉牙的灶臺,設計得壓根就不合理,柴火燒不充分不說,還一個勁兒地漏熱氣,純粹是浪費。
更別提那大得出奇的灶門,還有那傻大黑粗的灶膛,連個爐箅子都沒有。
蘇陽上輩子在農大讀研那會兒,跟著導師下鄉扶貧,可沒少往山溝溝裡鑽。
他見過山裡的老百姓使一種新式灶,聽說是上頭推廣的,叫啥省柴爐。
那會兒蘇陽年輕,好奇心重,還特意湊過去研究了一番,算是把裡頭的門道給摸了個七七八八。
跟老式灶臺比,這省柴爐的灶門、灶膛都改小了,還加裝了爐箅,通風也更講究,能讓柴火燒得更旺。
除此之外,人家還加了保溫層和聚火圈,能讓熱氣在灶膛裡頭多轉悠幾圈,熱量也就沒那麼容易跑掉。
那爐箅子更是設計得巧妙,柴火灰能直接漏下去,保證灶膛裡頭通風順暢。
蘇陽琢磨著,乾脆把自家那單灶口改成雙灶口。
前面的鍋炒菜做飯,後面的鍋專門燒熱水。
這樣一來,炒菜做飯的餘溫就能把熱水燒得熱乎乎的。
特別是寒冬臘月,洗臉洗腳啥的,直接就能用上熱水,多方便!
他還打算把煙囪給加高,讓灶膛裡的空氣更流通。
等幾個小子連跑帶顛地找來幾口破缸,又吭哧吭哧地挖回沙子,蘇陽就帶著他們,直奔路旭東家。
從他家搬回來一堆大土磚。
這些土磚本來是路旭東的老爹準備來年開春蓋新房用的,這下可好,全都被蘇陽給“徵用”了。
當然,蘇陽可不是那種佔便宜沒夠的人,白拿人東西的事兒,他幹不出來。
給錢吧,路旭東死活不要,最後蘇陽沒轍,只好送了些糧食過去。
都是一個村的,低頭不見抬頭見,跟蘇陽打交道,咱可不能虧待別人。
蘇陽的好名聲就是這麼來的。
為了一點小便宜跟人斤斤計較,犯不上。
為了往後能過上舒坦日子,更為了自己跟林綺孃的健康,蘇陽下定決心,不僅要改灶,還要在睡覺的屋裡盤一鋪暖榻。
在這缺衣少食的晉朝,冬天可不是鬧著玩的,一個不小心就得凍出個好歹來。
自從穿越到這鬼地方,蘇陽就發現,青龍村的村民們居然都不睡暖榻,全都是硬邦邦的木板床。
估摸著是因為村子旁邊就是麻山,旁的不多,就是木頭多。
古代為啥人均壽命那麼短?
還不是因為日子過得太糙。
大冬天的,屋裡冷得跟冰窖似的,感冒發燒那是家常便飯。
一旦燒得厲害了,又沒有藥,就只能硬挺著。
兩輩子加一起,蘇陽也算是見過一些世面的人,他很清楚盤炕的重要性。
“都別傻站著了,趕緊過來吃飯,吃飽了才有力氣幹活!”
一聽要開飯,幾個小子立馬來了精神,一個個眼睛瞪得溜圓。
中午有肉吃!
還不是以前吃的那種下水貨,這可是純正的大腿肉!
在鳳子樓的時候,石頭他們幾個可是親眼瞧見了蘇陽做的那盤子回鍋肉。
那色澤,那香味,嘖嘖,饞得他們直流口水。
直到現在,那股子香味兒還一個勁兒地往他們鼻子裡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