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行諸天

第1964章 鄉情

直到謝玉說,讓他們中有關係的人去縣衙問問,一問就知道了。

謝玉說這話,有些人已經相信,臉上還露出失望表情。

於是,不甘心的長者,問了一圈,有一個更夫多少和縣衙有點關係,長者安排他問。

廢了十個鐵錢,問出來,謝玉今天去拿新士籍,確實在縣衙有些波瀾,但也確實入謝玉所說,他這個士籍,只能減免個人算賦和勞役,還沒資格免田賦的。

這話確認了,紛紛散場,只留下那更夫小聲喊,他的十個鐵錢,甚至看向謝玉。

這是希望謝玉幫他報銷這個訊息費嗎?

如此長者們,還埋怨謝玉白讓他們開心一場,紛紛也散了。

倒是拿剛拿柺杖要敲謝玉的,看不過眼,讓更夫晚些去他家拿錢。

做事為什麼受人尊敬,主要原因就是願意擔責,比如古惑仔中為什麼人家認你當老大,主要不就是你能買單嗎?

倒是有些婦女,小心詢問謝玉,能不能讓他家孩子跟著謝玉讀書,她們願意回去湊束脩,只希望他們孩子以後讀書,讀的也和謝玉一樣。

對此謝玉雖可憐這些孩子,但還是自己還在學習階段,還沒資格開館授徒為由拒絕了。

最後一個不懂事小孩子,把謝玉鍋底刮的乾淨,其母親雖嘴上訓斥,但行動一點也沒,才算真正散場。

畢竟對如今這個時代平民來說,一般一天兩頓飯,不幹活都是吃稀的,乾重活,才捨得吃一點乾的,就算是乾的也是雜糧飯

謝玉蒸的飯,可都是精華白大米,加上有油水的臘肉,鹹香得益,對他們來說,就算是過年也不敢吃這樣吃的。

不是想抵賴,只是為了孩子的肚子罷了。

如此,謝玉也沒說什麼。

等他們走完,又收拾起來,重新生火,不過這次是粟米飯加魚,相對廉價一些了。

倒也沒人打擾謝玉吃晚飯了。

只第二日,一大早,有幾個小孩子,跑到謝玉這裡,除了還想吃點好吃的,就是聽他們父母話,剛跟著謝玉讀書,學點本事。

把自己這裡當託兒所了,能理解父母為他們孩子的苦心,不然孟母三遷的故事也不會那麼流傳了。

只,謝玉確實沒有太多時間發善心,做這些事。

只得先把這些小孩子送回去,只送到家,小孩子父母一邊打孩子,說孩子不懂事,一邊嘴裡唸叨,其實就是希望謝玉能收下他們孩子,就算讀書不成,省點口糧也可。

對比,謝玉都是轉身離開,只找到昨天那位拿柺杖的長者,說了兩件事,一是先拿了幾兩碎銀,說小辦一場小流水席,回饋鄰里。

而是原身父母埋下後,他就外出讀書了,這次回來,想好好陪陪父母,決定在父母墳墓前結廬住上一陣。

長者心思透亮,也是明白他們太著急了,說起來才不過幾個月時間,面前的年輕人,雖面目個頭長大不少,畢竟也也是一個失去父母,只能依靠自己過活的十三歲少年。

長者讓自己孩子出門一問就知道了,大家只想到眼前的好處,這是把人逼急了。

📖
目錄
⚙️
設定
🌙
夜間
閱讀設定
背景主題
字型大小
A-
18px
A+
夜間模式
首頁 書架 閱讀記錄 書籍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