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報夾都很厚重,往年的報紙紙張已經有些泛黃,但儲存得還算完好。
她先從報夾上取下去年的《經濟日報》,搬到閱覽桌上,開始仔細地翻閱起來。
葉林晨很快在報紙堆裡找到了關於天音電子的報道。
“天音電子,一家誕生於1984年的民營企業,從一臺國產收音機起步,憑藉創始人趙志明‘敢為天下先’的魄力,十年間接連打破外資品牌壟斷。其生產的‘天音’系列隨身聽市場佔有率一度突破35%,更於1992年推出國內首款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復讀機,助力百萬學子攻克外語難關。”
“而今,這家紮根中國、對標國際的科技巨頭,正將其‘跨界融合’的戰略目光投向更廣闊的舞臺。”
報道下方還附有趙志明在各個活動上的精彩發言,以及天音公司的地址和聯絡電話。
葉林晨立刻拿出紙筆,將這些重要資訊抄錄下來。
眼看時間還早,葉林晨打算趁熱打鐵,寫一份拉贊助的報告。
現階段拉贊助主要依靠人脈和口才,而這兩項恰恰是她的短板。
想要成功,必須另闢蹊徑。
在翻閱了一些過往的贊助報告後,葉林晨決定用翔實的資料打動投資商。
公司提供的報告模板並不適用,她計劃重新制作一份更具針對性的商業報告。
這份報告將從投資收益、曝光率、比賽受眾和回報率等幾個關鍵方面入手,將資料簡化,使其更加直觀易懂。
葉林晨一邊構思,一邊在紙上勾勒出報告的大致框架,然後參考《經濟日報》上的資訊,開始撰寫。
臨近中午時分,葉林晨終於完成了報告。
她又翻閱了《經濟日報》,抄錄了本市一些服裝相關企業以及有意向跨界合作公司的聯絡方式和地址。
做完這些工作,葉林晨走出圖書館,到附近的列印店將報告影印了幾份。
雖然知道前世天音電子是最終的冠名商,但她不打算只把寶壓在他們身上。
而是儘可能多嘗試,爭取一切機會。
眼看已到午飯時間,葉林晨在路邊買了個包子兩口吃完,就向著天音電子公司出發。
天音公司目前規模不算大,就在江城大學後門的商業街上租了個門面。
她趕到時,兩個年輕女孩正與前臺小姐交涉。
葉林晨認得,她們也是金橋公司的新員工。
前臺小姐態度客氣卻冷淡:“抱歉,我們經理不在。”
兩個女孩有些不滿:“上午你說經理下午會回來,現在又說不在,耍我們呢?”
前臺小姐面不改色:“不好意思。”
兩名女子又爭取了幾句,但前臺小姐始終只有兩句話:不好意思”“經理不在”。
兩人也失去了耐心:“你是鸚鵡嗎,只會這兩句?”
“算了,別跟她廢話,走吧。”
兩人轉身要走,卻看到了身後的葉林晨。
今天早上李明對葉林晨譏諷時她們也在場,自然認得她。
高個女孩小黃好心提醒:“小葉,他們經理不想見我們,你不用浪費時間了。”
說完,拉著同伴憤憤離開。
葉林晨不以為意,看著前臺小姐公式化的笑容,拿出自己的報告和名片走上前。
“你好,我是金橋文化傳播公司的葉林晨,我知道趙經理很忙,能否幫我把這份報告轉交給他?上面有活動的詳細介紹和預估收益,相信趙經理看完後會有興趣聯絡我。”
前臺小姐接過名片和報告,依舊保持著職業微笑。
“好的,我會將您的資料轉交給趙經理。”
嘴上雖然這麼說,但她並不認為趙經理會看這份東西。
每天類似的報告不知道要送過來有多少,最終能被看到的寥寥無幾。
不過,這個女孩的沉穩自若倒是讓她高看了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