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直是無法無天,若是太祖皇帝知道了這一幕,那就算是在九泉之下也都沒辦法瞑目!”
有了那些朝臣的作證,陳逸軒知道這事情算是穩了,藩王宗室這一個勢力已經沒有掙扎的餘地。
不過作為一個歷史愛好者,陳逸軒可是知道,那些底層的宗室之所以這麼慘,可不只是因為主脈的欺壓。
在大明王朝的中後期,地方上就連朝廷徵收的賦稅,都敢膽大包天的拖欠,那些各府的藩王,想從他們的留存裡搶食更是難如登天。
像是在歷史上比較有名的開封周王府,俸祿被那些地方上的官員們,直接拖欠了九成多。
這還是周王府有機會和皇帝搭上話,那些地位更低,血脈和當朝皇帝更遠的宗室,那是連周王府的待遇都不如。
各個藩王郡王自己都快吃不飽了,自然不會對底下的底層親族多麼大方。
心地好點的,還會從牙縫裡擠出來一些,讓那些底層的宗室勉強有一口吃食。
可遇到一些無恥的,自己都維持不了錦衣玉食了,那些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餓死了也和他們沒關係。
就像是開封的周王府,如今已經是傳了十一代,光是郡王就有七十多個,底層的那些宗室,更可以說是多不勝數。
這樣一來的話,他們和底層的宗室,還有多少親情存在,早就出五伏了好吧!
就算是如今的周王仁厚,可他也要有那個能力才行,所以底層的宗室成員,真是過的連狗都不如。
而且怎麼說呢?把供養眾多藩王宗室,列為大明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其實有點太過了。
明朝的皇帝對於藩王宗室的政策,可是一直都在變動,供養宗室的支出,根本對大明的朝廷,造成不了太大的負擔。
就像是後世名聲不錯的明孝宗朱佑樘,在他繼位以後,就把藩王宗室的俸祿削減一半。
到他繼位的第十四個年頭,這位大明文人嘴裡少有仁君,再一次把藩王宗室的俸祿減半。
這還不算完,他還把被削減到四分之一的俸祿,用大明寶鈔去抵扣,簡直是有點太過於欺人太甚。
他之後的那些皇帝,也是不斷的找機會減少藩王宗室的俸祿,無論是明武宗還是那位嘉靖帝,動起手來沒有一個手軟的。
就這還不算狠的,到了萬曆皇帝的時候,這個傢伙做的更絕。
在萬曆二十五年,他下了一道聖旨,那就是藩王宗室的支出往後永為定額。
也就是說不管宗室再怎麼增加人口,反正俸祿就是那麼多了,往後每年只有一百五十六萬兩。
可這只是皇帝定下的數目,真正到了實施的時候,那些地方官怎麼捨得把自己手裡的留存,用在那些藩王宗室的身上。
最後能給他們十分之一,那就算是大發慈悲的宗室恩人,想要拿全純屬於做夢。
結果就是明朝的宗室日子過得越來越苦,又因為老朱留下來的祖訓,他們連個營生的機會都沒有。
不光是日子過得悲慘,後來的名聲也被那些文人抹黑,把大明王朝覆滅的原因,毫不猶豫的扣在那些倒黴蛋的身上。
只能說明朝的底層宗室,可以說是歷朝歷代最慘的,哪怕是南北朝時期的劉宋還有北齊宗室,都沒有他們慘。
那些人不過是被一刀宰了,可他們卻需要一天天的熬日子,而且註定永遠沒有絲毫出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