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逸軒聽到有劉興祚背書,心裡也是對這個李延庚不再懷疑,打定主意往後要給他一番富貴。
只是他弟弟李率泰卻不行,這個漢奸從十一二歲,就把屠殺遼東漢民,當做表明忠心的功績,不殺了對不起那些無辜百姓。
“皇爺,末將倒是覺得,咱們可以讓李延庚繼續待在建奴那邊,如此建奴往後有任何風吹草動,都瞞不過咱們的眼睛。”
田爾耕雖說知道自己要儘可能的不發表意見,可這樣的建奴高層太過於難得。
李永芳可是阿巴泰的女婿,在建奴那邊有很高的地位,許多機密之事都能參與其中。
而李延庚作為他的長子,想要獲取情報的話,可是比那些走私商隊容易的多。
當然了,他也就是提一個建議罷了,最後怎麼安排李延庚,還是這位皇爺說了算。
“無需如此,建奴經過這一場大戰以後,無論是輸是贏都會元氣大傷。
讓他留在建奴那邊,說不好哪天就會暴露了,朕不能讓愛國之人再去冒如此風險。
那個送信回來計程車兵,李延庚有什麼安排,還是讓他回到建奴的軍中嗎?”
陳逸軒聽到田爾耕的建議,雖說覺得是有幾分道理,可依舊不準備採納。
大明和建奴經過這一戰,國運可以說是徹底確定下來,往後的建奴最多也就是苟延殘喘罷了,對大明構不成什麼威脅。
“皇爺對我等臣子,實在是龍恩浩蕩,處處為臣等去著想,實在是千古第一聖君。
那個送信回來計程車兵,已經被李延庚報上了陣亡,不光是不能返回建奴那邊,還不能讓建奴那邊的細作給發現蹤跡。
為了方便聯絡,李延庚準備了接頭信物和暗語,到時候根據信物和暗語,來確定朝廷細作的身份。
既然皇爺擔心他的安危,末將就派人告知李延庚,讓他找機會脫離建奴的大軍,再次迴歸我大明。”
雖說心中有所遺憾,不過皇爺能如此有情有義,也讓田爾耕覺得自己跟對了人。
就像皇爺說的,其實大明忠君愛國之人也不少,可這些人基本上沒有什麼好的下場。
不管是高高在上的皇帝,還是那些滿腹經綸的內閣大佬,對那些為大明撲湯蹈火的英雄,都沒有太放在心上。
往往是這些英雄為國流血,在得到簡單的名譽嘉獎之後,就被朝廷從此拋之腦後,讓這些英雄流血又流淚。
“去辦吧!不過愛卿一定要安排精明可靠之人過去,以免走漏了風聲。”
陳逸軒對於田爾耕的馬屁,早就形成了免疫,聽到李延庚已經做好了安排,就再叮囑了田爾耕行事小心些。
現在雖說不用千金買馬骨,可這樣的英雄也值得尊重,應該有一個英雄應該有的待遇。
不過讓陳逸軒失望的是,李延庚在得知皇帝如此重視他,擔憂他的安危讓他撤離後,感動的是痛哭流涕。
他向錦衣衛的密探表示,自己要繼續留在建奴軍中,繼續為大明提供情報。
關鍵的時候,他還準備學習東晉的朱序,在建奴的內部來個反戈一擊,好為他父親犯下的獸行去贖罪。
對於他的堅持,陳逸軒也不好強求他迴歸,只能是安排新軍的將領留意,別讓英雄死在自己人的手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