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公,如今這位信王殿下想不開了要與南京共存亡,難不成咱們也要跟著他一起死守這座孤城?
城中守軍是什麼情況,諸公也都是心知肚明,別說是撐到北邊的援軍抵達,恐怕用不了兩天時間就會城破。
若是不想和他一起被流寇宰了,咱們必須儘早想辦法脫困,真等到那些流寇攻破了城池,咱們怕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
南京的小內閣值房內,負責站好最後一班崗的楊景辰,對著還留在城內的君子賢達們一臉悲憤的說道。
自從他們定計賣掉宗室大軍,以及南京城裡的朱由檢,讓京師裡的那個昏君痛不欲生後,大部分的官員士紳已經轉移到了浙江和呂宋群島。
不過他們的好東西太多,一時半會想處理乾淨也不容易,必須要留下一個能夠震得住場子的人才行,結果就是讓不上不下的楊景辰攤上了。
“負責看守江邊渡口的除了信王殿下的親信曹化淳之外,還有左公的那位關門弟子史憲之,咱們走走他的門路,無論如何也不能留在這裡等死。”
楊景辰不想和南京共存亡,其他的那些士紳朝臣,自然也沒有這個覺悟,要不是高迎祥的流寇大軍速度太快,朱由檢又抽風斷絕他們後路,再過幾天他們都會離開大明。
不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曹化淳這個死太監雖說平日裡和他們關係不錯,可也不會因為那點交情,就違揹他主子下達的死命令。
但信王府的親衛人數有限,除了要封鎖城內長江沿岸的碼頭,還要隨同朱由檢在南京城頭巡視安定人心。
所以南京城內的衙役也被調動,過來一起沿江搜尋摧毀船隻,帶隊的正是應天通判史可法。
曹化淳不給他們面子,但這個史可法可是他們自己人,雖說當初在他落難的時候袖手旁觀,但怎麼說也是有著香火情存在。
“那就去找他疏通一下關係,儘快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聽到小透明一樣的史可法,居然參與到了封鎖江防,楊景辰猶如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
只是讓楊景辰沒有想到的是,派去疏通關係,想要史可法網開一面的朝臣不光是沒能達成目的,還被這位東林君子狠狠的羞辱一番。
你可以說這位史督師志大才疏,才不配位,但人家還算是大明王朝的忠臣,更是對朱由檢這位救命恩人感激涕零。
當初因為玩公車上書,讓建奴趁機殺到了京師城內,直接被天啟皇帝給扔進了北鎮撫司的大牢裡。
那時候的史可法心中滿是絕望,以為自己絕逃不過一死,畢竟這樣的罪名根本就沒人會為他冒險求情。
死對於史可法來說還不算什麼,最讓他難以接受的,是就這麼死了的話註定留下千古罵名。
就在這種絕境之下,信王殿下居然拉了他一把,不光是救他於水火,更是在到了南京之後對他委以重任。
所以即便是那些君子賢達們,對他曉之以情,動之以禮,史可法依舊是不肯違背朱由檢的命令。
這可把楊景辰等人氣的半死,要是在這兩天時間跑不掉,等流寇攻破了南京之後,就算是僥倖在流寇手裡活命,也逃不過狗皇帝的清算。
這時候的君子賢達們和歷史上李自成攻破北京時不同,那時候他們覺得大明王朝氣數已盡,投降也就投降了。
可現在只要是個明眼人,就能夠看出來流寇成不了什麼氣候,北邊的那個狗皇帝收拾他們輕而易舉。
他們這些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趁著朝廷的大軍還沒有南下,提前跑路到南邊的呂宋群島,要不然最多晚死幾天罷了。
眼看史可法這個榆木腦袋,一心要陪著朱由檢去死,楊景辰不得不把目光放在了那些南京勳貴身上。
原本按照計劃,他們是不會帶著這群廢物逃亡,相反,這些君子賢達們為了帶走更多的錢糧,還把南京的勳貴集團當成了接盤俠。
無數的良田豪宅,都是賣給了這些冤大頭,等到朝廷的大軍過來了,這群勳貴定然是會把他們恨死。